近年來,福鼎白茶以其獨特的保健功效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圖為白茶萎凋。 陳興華 攝
先有云南普洱,再有武夷大紅袍,又有安化黑茶,眼下的新寵成了福鼎白茶。
2011年以來,全國各地茶市遇冷,福鼎白茶則一路高歌,不論是新茶還是老茶,一路穩步呈上升態勢,實現了福鼎白茶的5連漲。
今年以來,因為人員、物流成本等綜合成本的增加以及茶市場的擴大等因素,茶市回暖整體有回暖跡象,包括武夷巖茶、云南普洱、西湖龍井、安吉白茶等老牌茶,今年價格都出現小幅度的上漲,尤其以福鼎白茶為主的白茶開始逆勢上揚,價格穩步攀升。
據福鼎茶商稱,今年白茶的價格從3月份開始就上漲明顯,比去年漲了15—20%左右;漲幅最大的是特級白毫銀針,今年的漲幅有的高達50%。
廣州芳村茶葉批發商周先生介紹說,相較前幾年,福鼎白茶價格漲幅確實較大,“七八年前,這種白茶無人問津,只是作為出口茶賣到東南亞、英國,或者我們自己儲存一點來喝。這種出口茶大多用于酒樓、茶館,是我們看不上的茶,幾十塊錢甚至十幾塊錢,當時基本上只有香港人在問,大陸這邊沒有人問。但這幾年,宣傳福鼎白茶的多了,價格突然漲了,去年每斤白毫銀針價格為300—600元,今年就已經有1000元以上,甚至有的報價2000元,漲幅在60%以上。”
周先生直言:“現在市面上高價的老白茶大多反而是北京、香港那邊帶來的,或者茶商將自己儲存的多年老白茶重新拿出來高價售賣,尤其是10年以上的老白茶少之又少,價格奇高。”但周先生坦言,“其實只有中高端品質的白毫銀針漲幅明顯,貢眉、壽眉的低端產品,價格上升并不明顯。”
對于今年福鼎白茶的5連漲,不少人認為很正常,福鼎白茶正常的年度價格調整而已,也有人指出,福鼎白茶不尋常的表現肯定是有游資進入,同時不排除有炒作之嫌疑。
從上一輪2009年福鼎白茶價格上漲開始計算,到今年為止,整個白茶價格分別在2010、2011、2013、2015年已經5連漲。
2013年下半年,福鼎白茶價格出現暴漲,一公斤老白收購價甚至被炒到上萬元。據福鼎茶商回憶,2013年那輪白茶上漲,市場逢白茶便收,大家“擊鼓傳花”,一直到2014年下半年,市場才逐漸恢復理智而漸入平穩期。
“這次漲價和前幾次的結構不同。”多數福鼎茶商表示,今年白茶價格上漲,除了品質好,主要還是需求導致,也體現了消費者認識的提升。他認為,雖然此次有游資入場,但但大家都吸取普洱茶的“瘋狂”教訓,行業人士和投資客都變得理性起來,不會盲目追漲。
經營了十幾年茶葉的茶商朱女士坦言,她也無法確定白茶漲價的主要原因,“各種原因都有,但也跟品牌背后的推廣有關,各種新聞、廣告都在宣傳炒作白茶和它的保健功能。除此之外,幾年前,福鼎白茶入選上海世博會中國十大名茶,名聲大噪,自然就有不少人關注到白茶,價格自然就上來。”
朱女士認為,白茶類似普洱茶可以長期儲存,時間越長口感越好,具有收藏價值,“只要涉及收藏,這類茶品就會脫離消費品,更像是金融產品。這種投資保值功能炒作得多了,價格也會出現大范圍的浮動。”
但也有福鼎茶商面對此次漲價,比較淡定。如專注茶品牌推廣的張先生表示,沒有跟風漲價的打算,“當年就是大家把普洱市場做亂了,才大傷元氣,現在都很謹慎。”張先生認為,中國茶產業發展的定位不能只盯著權貴群體,如何抓住眼下習慣了喝咖啡、可樂的年輕人以及對健康生活越來越關注的大眾市場,決定茶企未來能否站穩市場。
據介紹,我國擁有7萬余家茶企,從業人員近3000萬人,去年產值達到1800億元。不可否認,龐大的民間游資在推高茶價的同時,另一方面也拉動了國內茶市迅猛發展。
張先生表示,未來我國茶葉產業化發展需要更多資本助力,盡管推高茶價的營銷環節中的“水分”會逐漸擠出市場,但民間資本依舊能找到新的投資方向。他建議,民間資本可關注三大涉茶領域:一是進入網絡營銷,利用網商低成本、走量等優勢,銷售茶產品;二是投資茶葉深加工,如研發茶多酚、茶類牙膏等高附加值產品;三是投資茶區旅游項目。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有關人士表示,如今的茶葉市場日趨成熟,茶商和茶客也能較理智地看待市場的變化,因此,即使有炒作,白茶也不可能復制大紅袍和普洱茶當年的風光。
從收藏投資角度,也有收藏人士提醒,購茶須理性,切勿盲目投資。無論是沖著老茶的升值空間還是想獨享口感,都不能盲目跟風,一定要親口品嘗后再考慮是否購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