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由市茶業發展領導小組主辦,西安大唐西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市茶業協會承辦,ICC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支持,福建省天豐源茶產業有限公司、福建鼎白茶業有限公司、福鼎市張元記茶業有限公司等協辦的“一帶一路”福鼎白茶正式起航西安新聞發布會在隋唐絲綢之路起點西安大唐西市舉辦。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秘書長屈盛瑞、陜西省商務廳副廳長王國龍、陜西省工商局副局長徐君峰、湖南農業大學劉仲華教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張蘊研究員、陜西省茶人聯誼會會長韓星海、大唐西市文化產業投資集團執行總裁李中航、我市領導陳興華、張德志和大唐西市集團領導、陜西當地的茶業龍頭企業代表,福鼎白茶陜西、西安經銷企業與經銷商代表,福鼎在西安工作的鄉賢代表以及市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市茶企代表等參加了發布會。
在新聞發布會上,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市茶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陳興華、陜西省商務廳副廳長王國龍、大唐西市文化產業投資集團執行總裁李中航分別主辦方、承辦方致辭。
陳興華在致辭時向來賓介紹了福鼎和福鼎白茶。他表示,在西安舉辦“‘一帶一路’福鼎白茶正式起航新聞發布會”,是根據“一帶一路”走向,陸上依托西安這一平臺,輻射到包括陜西、甘肅、新疆等西北5省區的蘭州、嘉峪關、烏魯木齊、喀什等陸上城市,再從新疆沿南北疆的2條通道和經濟走廊,爭取開拓福鼎白茶的陸上經濟走廊或者大通道。因此,舉辦此次活動,對福鼎白茶文化與品牌進行全面傳播,讓西安、西北乃至亞歐人民認識福鼎白茶這一歷史名茶,進一步提升福鼎白茶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大唐西市文化產業投資集團執行總裁李中航表示,大唐西市是1300多年前隋唐絲綢之路的起點,我國的絲綢、茶葉等物品也是從大唐西市啟程,通過絲綢之路遠銷海外的。大唐西市愿與福鼎市精誠合作,在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宣傳和推廣福鼎白茶和中國的茶文化,助推特色茶產品走出國門,讓“一帶一路”上的茶味更濃。
屈盛瑞、劉仲華、王國龍、徐君峰、李中航、陳興華、張德志、林立慈等領導上臺啟動“一帶一路”福鼎白茶正式起航啟動球。同時,由絲綢之路國際總商會聯合福建省天豐源茶產業有限公司、福建鼎白茶業有限公司、福鼎市張元記茶業有限公司等茶企生產的“一帶一路國際茶禮”福鼎白茶茶禮發布并面市銷售。
劉仲華教授做了《福鼎白茶保健養生功效》專題講座。他聯合國內五大著名機構技術資源與科研團隊對福鼎白茶進行研究,用科研成果證明了福鼎白茶具有顯著的美容、抗輻射、消炎清火、降脂減肥、調降血糖、調控尿酸、保護肝臟、抵御病毒等保健養生功效。
在隨后舉行的福鼎白茶與“一帶一路”高端對話中,屈盛瑞、劉仲華、張蘊、韓星海等專家回答了記者和與會者有關“一帶一路”與福鼎白茶的相關提問。
劉仲華說:“為什么白茶會有如此好的保健功效呢?這是因為白茶的加工只有萎凋、干燥等工藝,最大程度保留了茶葉的有效成分,號稱‘茶葉的活化石’。經檢測表明,白茶的茶氨酸含量最高,黃酮含量是其他茶的數倍,茶多糖也高出其他茶許多。國外研究機構認為中國白茶其保健藥用功效等同于犀角、人參、冬蟲夏草,不愧是我們的國寶。我到過太姥山,見到太姥山有許多唐代之前就有的大寺廟,這里房前屋后都生長著可以加工白茶的茶樹品種——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大家知道,一個物種的形成都需要漫長的歲月,茶樹也不能例外。這說明福鼎白茶的歷史十分悠久。”
屈盛瑞說:“古代中國作為世界性的大國,海陸交通發達,其政治、文化影響都遠遠的超出了國界,小小的一片茶葉更是成為中國與其他大國的文化交流符號。絲綢之路的昌盛就是茶葉歷史重大影響的體現。如今,為進行新一輪開放經濟格局的調整,黨中央實施新一輪的開放戰略,開始著力‘一帶一路’的建設,作為一帶和一路國家戰略的核心,福建和西安必然也將有更多方面更深層次的合作,而茶葉作為從‘一帶一路’核心要素,現在依然具有特殊的意義,這一政策將為西域古國的絲路復蘇和發展帶來一個新紀元,這必將為中國茶葉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為中國的經濟更添一抹色彩。”
張蘊指出: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曾經創建了西安碑林博物館的呂氏家族墓的發掘中,發現了距今一千多年前的茶葉,更讓大家驚奇的是,這些千年以前的茶葉還是茶葉中少之又少的極品白茶,茶界專家考證確實產自福鼎的白毫銀針。
韓星海說:“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們在享受時代賦予我們的陽光的同時,福鼎白茶和‘一帶一路’合作創新,為在經濟新常態下尋求新突破,‘一帶一路’不失為一種新選擇,毫無疑問,白茶時代已經到來,對此我們已經有所準備、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