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報記者)3月1日,我市召開2015年全市茶業工作會議。據會議透露,在國內茶業下行壓力增大的形勢下,我市迎難而上促發展,堅持不懈抓落實,2014年實現了茶業經濟的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這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茶業工作、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鄉鎮(街道)黨委、政府加強領導、全力推動的結果,是全市涉茶部門通力合作、拼搏奉獻的結果,更是廣大茶企和茶農奮勇拼搏、苦干實干的結果。”在全市茶業工作會議上,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茶業發展領導小組組長陳興華在回顧一年來的茶業工作時這樣總結。
那么過去一年,我市都做了哪些茶業工作呢?“福報君”經梳理,發現主要在七方面工作取得新突破。
茶業經濟再上新臺階
【解讀】 2014年全市茶園面積21萬畝,無公害茶園面積18.5萬畝,有機茶園面積1.1萬畝;茶葉總產量1.95萬噸,增長3%,其中白茶產量0.78萬噸,增長13%;茶葉總產值28億元,增長12%,其中白茶總產值12.8億元,增長17.5%。
項目帶動取得新成效
【解讀】加快茶產業現代化、標準化進程,繼續實施省農民創業園示范區項目,推進天湖、福大、鼎順等3家示范企業的茶園生態化、茶旅規?;亟ㄔO。依托農業部和省可追溯制度建設系統平臺,對全市12家龍頭企業開展茶葉質量安全可追溯管理試點項目,對茶葉產地環境、施肥、用藥、采收、加工等信息進行全程追溯。白琳鎮積極推進茶業加工區建設,目前已基本完成基礎配套,有10家企業簽約入園,其中1家建成投產。
質量安全出臺新舉措
【解讀】深入貫徹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依法加強茶葉質量安全監管。構建監管平臺,組建茶葉質量安全聯合檢查組,定期開展茶葉質量安全專項檢查,與90家福鼎白茶商標授權企業簽訂《福鼎白茶生產經營企業質量安全、誠信自律承諾書》;出臺《福鼎白茶緊壓茶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意見》,加快推進《緊壓白茶國家標準》審定工作;建立茶葉質量安全黑名單制度;實行茶葉產品準入制度。
品牌宣傳實現新突破
【解讀】成功舉辦第三屆福鼎(點頭)開茶節、第二屆福鼎白茶斗茶賽,海峽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會長座談會等活動;冠名“福鼎白茶號”動車組;繼續在央視1套黃金時間以及福建日報、福建新聞頻道等媒體平臺上投放福鼎白茶主題形象廣告。與此同時,包括央視在內的全國多家媒體持續關注福鼎白茶發展動態。
科技興茶取得新成果
【解讀】與中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對福鼎不同海拔、土壤的茶青進行科學檢測;成立7個白茶工作室,對不同萎凋方式的福鼎白茶開展品質研究,為福鼎白茶品質提高提供科學依據。成立福鼎白茶陳宗懋院士工作站,推動茶業研究、成果轉化、學術交流等方面的有益實踐。
市場拓展邁出新步伐
【解讀】國內市場網絡延伸,全年共組團參加北京、上海、廣州、濟南等地茶業博覽會活動20余場,實現交易金額近億元,達成意向性協議金額20多億元,新增加盟經銷商1000多戶,市場網絡向西北、東北城市延伸;電子商務銷售渠道拓展,各茶企依托天貓、阿里巴巴、淘寶等網絡交易平臺開設網店,利用微博、微信、微淘等網絡媒介宣傳銷售產品,開啟茶葉銷售“微時代”。
文化推廣又有新亮點
【解讀】繼續挖掘鼎茶文化內涵,點頭、磻溪等鄉鎮繼續圍繞“中國白茶第一村”、生態茶園等元素打造文化品牌;翠郊古民居、柏柳村迎來大批國內外知名電視臺茶葉紀錄片的實地拍攝;央視熱播專題紀錄片《茶,一片樹葉的故事》用較長篇幅介紹了福鼎白茶;閩東茶史福鼎部分編纂工作順利完成,寧德社科聯課題《福鼎白茶海路探源》順利結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