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共有17個鄉鎮(街道、龍安),幾乎每個鄉鎮都產茶,各個鄉鎮的茶葉各有哪些特點?究竟哪個鄉鎮生長的茶葉更好?
白琳鎮:1906年出版的《福鼎縣鄉土志·十五都分編》:“白琳茶業特盛,中外通商,白毫之良,為五洲最,故商賈輔輳,居然一大市鎮。”清朝中葉,白琳鎮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交通便利,水陸皆可通行,閩商和廣東茶商齊聚白琳,使白琳成為當時茶葉集散地。同時,它也是白琳工夫紅茶發源地。新中國成立后,福鼎國營茶廠白琳分廠成為全國著名的白茶生產地,1968年在白琳分廠的王奕森又發明了新工藝白茶,所有白茶出口的任務由該廠承接著。茶葉市場放開后,白琳的茶葉加工廠被玄武巖石材加工廠取代,目前只留下幾家龍頭茶企,如裕榮香、綠源、天鼎等茶企。
點頭鎮:《中國茶葉品種志》分別把“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列在77個國家審定品種的第一位和第二位,認為:“福鼎大白茶產地及分布:原產福鼎市點頭鎮柏柳村,已有100多年栽培史。福鼎大毫茶產地及分布:原產福鼎市點頭鎮汪家洋村,已有百年栽培史。”如今點頭鎮已是福鼎白茶茶葉交易的集散地,許多重點茶企都落戶在該鎮,如天豐源、廣福、瑞達、芳茗、吾要、東南白茶等。國家級非物質遺產福鼎白茶制作技藝傳承人梅相靖就在柏柳村。點頭鎮與白琳鎮交界,許多村落相毗鄰,如柏柳村就與翠郊相鄰,過筧、翁溪、大坪、舉州等村就是福鼎大白茶和福鼎大毫茶真正意義的原產地,這一帶的茶農一般都會制作白茶。
磻溪鎮:福鼎市地域面積最大的鄉鎮,全鎮森林覆蓋率達到95%,平均海拔高度500到800米,氣溫比低海拔地區低2至4℃。東與太姥山、南與白琳鎮相鄰,是典型的生態鄉鎮。湖林、南廣、后坪、仙蒲、赤溪、黃岡等村生產的茶青成為眾多茶企的寵愛。尤其是黃岡村,早在1959年,全國茶葉現場會在該村舉行。許多茶企在該鎮尋找茶園基地,品品香、譽達、廣林福、古德、康來顏等茶企都在磻溪鎮有各自的茶園和生產基地。
太姥山鎮:原名秦嶼鎮,境內太姥山平均海拔600米,山上常年云霧繚繞,云蒸霞蔚,氣溫比山下低2至5℃。太姥山鎮東面海,西部的太姥山山脈連綿不斷,與磻溪、白琳交界,群山環繞,森林覆蓋率很高,其土壤十分適宜種植茶葉。核心景區的茶園基本屬太姥山寺廟的,福鼎的龍頭茶企如天湖、鄭源、福大的茶園基地都位于景區外。
管陽鎮:該鎮與點頭鎮毗鄰,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氣候和低海拔的地區有較大不同,茶葉生長速率慢,發芽遲,品質佳。品品香河山基地就落戶在該鎮,孔家作坊、福大、品福、西昆等茶企分布于該鎮。福鼎的貫嶺、疊石的地勢氣候與管陽鎮相仿,這兩個鄉鎮農戶主要出產的農產品也是茶葉。
店下鎮:是福鼎有名的農業大鎮,有著福鼎糧倉的美譽。該鎮有些較高海拔山區的種植的茶葉品質也很好,如天毫茶企的茶園基地位于一片森林之中,品質優良。
這里還要提到的是中國十大美麗島嶼崳山島,它屬于崳山鎮。海島上也生長著幾百畝茶園,茶樹受到茶園旁大小天湖的淡水滋養,品質良好。
福鼎平原少,山地多,勤勞的福鼎人民,依勢開山植茶,造就了現有的21萬畝茶園,還有一些鄉鎮,如前岐、佳陽、硤門這些依山傍海的鄉鎮,靠山區的農民都有種茶、采茶。茶,已是福鼎農民家中的小銀行。 □ 白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