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劉巖生王志凌蔡雪玲)“磻溪白茶”火了!純生態白茶每公斤市場均價2000元以上,精品白毫銀針最高價每公斤達5000元,刷新了福鼎白茶銷價紀錄;今年春茶每畝茶園單季產值達3000余元,為全鎮茶農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其生產收益遠勝于當地其它種植項目。
近日,記者從我市茶葉主產區——磻溪鎮獲悉這樣的茶市行情。該鎮茶農和企業主無不為茶業帶來的殷實收入而欣喜。“事實證明,只要順應消費趨勢,順應自然之道,產出真正的放心產品、優質產品,農業生產也能淘出真金,并大有作為!”磻溪鎮鎮長林有龍談及當地茶產業的制勝之道,如此感言。
磻溪鎮純生態白茶走俏市場過程頗具戲劇性。這里因其土質、氣候等優勢,茶葉生產得天獨厚、歷史悠久。全鎮擁有茶園面積3萬多畝,可年產干茶4500噸,3萬多人口中茶農占主體。然而10年前,茶多則賤、賤則傷農的局面一度存在。土地產出效益低下致使一些茶農放棄茶葉生產,轉而另謀生計或外出打工,相當部分茶園成了無人管理的“撂荒地”。
轉機出現在3年前。其時,隨著福鼎茶業產業化進程加快、白茶品牌知名度傳揚在外,茶市行情日漸向好。一些茶農無意而為,從自家的撂荒茶園里采回茶葉,并以傳統的手工制藝加工成干茶出售。出乎意料的是,這些不施農藥、不下化肥的白茶產品因其無污染、無農殘和氣味清香、口感醇厚、回甘綿長的特質,悄然間贏得了消費者青睞,茶價比別類茶產品高出一倍以上。一時間,這些被叫做“野生茶”、“荒茶”的白茶,成了市面上純生態白茶的代名詞,價格節節飆漲,銷量逐漸攀升。
示范效應帶動了當地更多茶農和茶葉加工企業的生產熱情。市、鎮有關方面因勢利導,加強信息交流、技術培訓和產業引導工作,并著力引進和對接茶業龍頭企業、營銷大戶、茶業科研單位。目前,全鎮茶園有1萬多畝完成了以有機栽培、自然管理、病蟲害物理防治為主的傳統農耕土法“回歸”之路。10多家知名茶企在當地建立了生產基地,或以“公司+農戶”模式建立原產品供應渠道。
在黃崗近300畝的生態有機茶基地上,記者領略到這里隨處可見的割草機除草、夜間燈捕及誘粘除蟲等茶園管護模式。“全國茶業百強企業”福建譽達茶業有限公司基地管理人員老周告訴記者:“以這種方式產茶賣茶,效益高,前景好,也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