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簡介】
白茶是傳統六大茶類之一。因制法獨特,不炒不揉,成茶外表滿披白毫呈白色故稱“白茶”。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湯色杏黃清澈,滋味清淡、清甜爽口的品質特點。主要產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地,是福建的特有茶類之一。
《中國茶業大辭典》對白茶的定義:“基本茶類之一。表面滿披白色茸毛的輕微發酵茶。……現代白茶制作一般只有萎凋、干燥兩道工序。因未經揉捻,茶葉沖泡后,芽葉完整而舒展,香味醇和,但湯色較淺。包括‘白芽茶’,‘白葉茶’兩類。著名白茶品類有銀針白毫、白牡丹、貢眉等。”因此,有些成品茶葉被稱為白茶,往往不是真正的白茶。如安吉白茶,雖名為白茶,其制法是綠茶制作工藝,屬于綠茶類。白茶屬于輕微發酵茶,有別于紅茶的全發酵、綠茶的不發酵、青茶的半發酵、黑茶與黃茶的后發酵工藝。
陳椽教授在《茶業通史》里指出:白茶最初是指“白毫銀針”,簡稱銀針或白毫,古時稱芽茶。后來發展到白牡丹、貢眉和壽眉。銀針是大白茶的肥大嫩芽制成的,形如針,色白如銀,因叫銀針。古時叫芽茶,是否與銀針相同,還待考證。
長期以來,白茶主要作為外銷茶葉銷往香港、德國、日本、荷蘭、法國、澳門、印度尼西亞、新加坡、馬來西亞、瑞士等國家和地區,而內銷極少,以致許多人不知道中國還有白茶,國內關于白茶的論述與記載就更少了。
【福鼎白茶】
“福鼎白茶”就是白茶類,是福建省福鼎市人民政府推出的茶葉公共品牌,2010年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福鼎白茶”包括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貢眉)、新工藝白茶;如今還衍生福鼎老白茶、緊壓福鼎白茶等。
“福鼎白茶”是以國家級茶樹良種福鼎大白茶(華茶1號)或福鼎大毫茶(華茶2號)的芽、葉為原材料,經過萎凋和干燥兩道工序,制成的白茶。
2008年7位國內資深茶界專家姚國坤、魯成銀、俞其坤、俞益武、尹軍峰、陳榮冰、袁弟順深入福鼎太姥山與福鼎茶區,對“福鼎白茶”進行專門深入的探討和研究,達成“福鼎白茶”共識:
一、源于福鼎 文化豐厚。太姥娘娘用白茶醫治麻疹的美麗傳說流傳了千年;唐代陸羽《茶經》記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清朝周亮工《閩小記》記載:“太姥山有綠雪芽茶”;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栽培歷史悠久;張天福、陳椽教授等對福鼎白茶所作的研究和著述都確定,福鼎是白茶之王—白毫銀針的發祥地。
二、品質優異 康體養顏。福鼎生態環境宜茶,栽培加工技術先進,質量控制嚴格,形成個性鮮明的優異品質特征:白毫披露、如銀似雪,湯色杏黃明亮,滋味清鮮甘醇,香氣素雅芬芳。白茶活性成分豐富。民間有用白茶來清熱退燒、治療麻疹的習慣,現代科學研究表明白茶具有增強免疫力、抗氧化、延緩衰老、抑菌消炎的顯著功效,是人類康體養顏之珍品。
三、創新發展 前景廣闊。創新白茶新工藝,研發白茶新產品,滿足人們對健康生活的日益追求。我們相信:福鼎白茶,這顆茶界的璀璨明珠必將為人類健康造福,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巨大貢獻!
以上“共識”對福鼎白茶的栽培歷史、品質特征、保健功效以及發展前景都做了精辟的概括。
如今,福鼎已經成為“中國白茶之鄉” ,白茶原產地與白茶出口基地。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世界白茶在中國,中國白茶在福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