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日報記者 黃瓊芬 本報記者 雷順號/文
貫嶺何坑“福鼎檳榔芋”種植基地 彭登筍 攝
眼下正是檳榔芋的收獲季節。日前,記者走進福鼎檳榔芋的種植基地貫嶺鎮透埕村,只見道路兩旁的田地里,芋農正忙著鋤芋頭。福鼎市利農薯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洪永行開心地說:“今年一畝地可收成1500公斤以上,畝產值2萬多元。”
一個普通芋農的致富歷程
透埕村位于閩浙邊界的山塢之中,距福鼎城區10余公里,四面環山、山清水秀。過去,村民主要靠種紅薯填飽肚子。1994年,當時的貫嶺鎮農技站從隔壁的山前村引進了2000顆福鼎芋種子。透埕人的種芋之路自此開啟。
洪永行說,那時種植不講究方法,種植面積小,產量也少,沒想過靠種芋頭能賺錢。在種芋的同時,洪永行也做化肥銷售,收入來源主要靠經銷化肥。
福鼎檳榔芋性平味甘、營養豐富,因其肉細、松、酥,濃香可口,口味獨特,備受百姓喜愛。為利用好這一農產品,使農民創收增收,近幾年,福鼎市政府開始扶持福鼎檳榔芋產業發展,依托基層宣傳文化陣地,通過媒體推介、舉辦農時節慶等方式,賦予檳榔芋文化內涵,檳榔芋的價值不斷提升。
隨著福鼎檳榔芋名氣與市場價值的提升,一些芋農開始大規模種芋。
2008年,洪永行成立了利農薯業專業合作社,并在貫嶺鎮透埕村租了100畝地,開始規模種植檳榔芋。芋頭品質和產量成了洪永行最關心的問題。“以前,我們用氯化鉀、尿素之類的化肥,后來才知道,這會降低檳榔芋的品質,化肥得用高硫酸鉀才合適。”洪永行說,種植行距、種子埋設深度、排水溝如何布設、病蟲害如何防治等等,他都一一請教,并讓工人嚴格按照要求操作。通過科學種植,平均一畝產量提高200公斤以上。
今年,洪永行種了260多畝的檳榔芋,一畝地至少收成1500公斤,可收39萬公斤的芋頭,扣掉勞動力、化肥等成本,一畝檳榔芋的純收入在1000元以上。
和十年前一樣,洪永行仍然做化肥銷售,不一樣的是,如今洪永行的收入主要靠種植芋頭,而且收入是十年前的好幾倍。
福鼎檳榔芋種植面積達2.5萬畝,種植農戶9000多戶,年產量2.2萬噸,產值近2億元。檳榔芋已成為福鼎農民致富新“引擎”。
一家龍頭企業的運營模式
洪永行這么多的芋頭要如何銷售?除了一小部分檳榔芋放在農特優產品店里銷售,合作社將絕大部分檳榔芋都銷往當地的一家芋頭加工企業鳳賢食品發展有限公司。
鳳賢和4家合作社合作。鳳賢董事長林國新說:“合作社向散戶收購檳榔芋,再統一銷售給企業,這是‘公司+合作社+種植戶’模式的優勢。”每年,鳳賢在福鼎收購的芋頭超過5000噸,占了福鼎芋頭年產量的近四分之一。同時,鳳賢還在福鼎管陽鎮七浦村,建立了100畝“福鼎檳榔芋高山示范基地”。
這么多的芋頭,企業如何消化?做好深加工文章,提高產品附加值是關鍵。
廚師出身的林國新,從一開始就知道芋頭加工的重要性。從最初的將芋頭去皮、蒸熟,然后再冷凍,作為原料銷售的粗加工,到后來開始做芋丸、芋餅、芋泥、芋條和芋角等為代表的深加工制品,林國新一直在摸索如何做好檳榔芋的加工文章。如今,鳳賢食品早已將產品擴展到芋粉、薯條等休閑食品領域。
國內沒有標準的芋頭加工流水線設備。他自己研發相關生產設備,請人專門制作。如今,公司的生產設備已經更新到第五代,由完全手工制作發展到如今基本實現全自動生產。
如今,鳳賢食品和中綠集團、安井食品等許多知名企業都有合作關系,除了公司產品質量好之外,也與公司的大力宣傳推介息息相關。林國新定期在阿里巴巴等網站上發布相關信息,同時因為從事餐飲行業多年,積累了大量的人脈關系,為鳳賢食品營銷拓寬了渠道。
鳳賢擁有自己的門店,門店里除了鳳賢自己的產品外,還可以看到速凍調理包、米漢堡等一些速食產品。鳳賢食品銷售部總經理江衛杰介紹說,門店幫忙代理其他企業的產品,那些企業也幫忙代理鳳賢的產品,資源共享。
福鼎檳榔芋先后獲得“福建省名牌農產品”、“國家證明商標”、“原產地地理標志”、“福建省著名商標”等稱號,今年,又獲得“中國馳名商標”的稱號,實現了有名無牌到中國馳名商標的轉變。但是,福鼎芋協會認為福鼎檳榔芋知名度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為保護福鼎芋這個品牌,2009年起,福鼎芋協會與專業合作社、種植戶達成了共識:嚴格規定福鼎芋上市時間,不要隨意采摘。只有成熟度、甜度有保證,才能上市;精品包裝盒必須在右下角特定位置加貼專門標志,否則視為假冒產品。
不久前,在福鼎市政府的引薦下,中食集團、惠爾康、福馬等國內食品行業龍頭先后與鳳賢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福鼎芋的市場又拓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