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通訊員 鄧宗銘)福建綠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寧德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產杏鮑菇鮮菇產量約為2000噸。近年來,面對國內杏鮑菇產能過剩,市場飽和,杏鮑菇市場低迷的現狀,綠豐公司通過提供專業化服務、廢舊菌棒再利用延伸產業鏈等措施,努力節約成本,節能降耗,開拓市場,實現了公司、菇農、茶農、果農等多方互惠互利、節本增效。
10月11日,位于我市店下鎮亥窯村的福建綠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工人們忙著搬運裝車,將5噸多的新鮮杏鮑菇第一時間發往溫州市場,這樣的出貨頻率每三天就要重復一次;同時在杏鮑菇廢舊菌包的粉碎車間里工人們也是一刻沒閑著,開足馬力加工杏鮑菇的廢舊菌包,出售給來自亥窯村周邊的蘑菇種植戶和茶果農,用于農業生產。此外,公司還隔三差五將整車的杏鮑菇廢舊菌包出售給漳州的一些農業企業。
據悉,福建綠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店下鎮亥窯村莊厝建立30畝工廠化栽培食用菌基地,主導產品新品種杏鮑菇3號在我市市場占有率90%以上,占國內市場比例約為2%。為了發揮公司的龍頭帶動作用,公司還發動當地農戶成立了福鼎市綠盛菌業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為周邊農民種植黑木耳、香菇、猴頭菇和秀珍菇等大棚設施栽培提供菌棒,并榮獲省級合作社示范社等榮譽稱號。專業合作社成立以來,帶動周邊 100多個勞動力就近打工增收。黃秀英是嵐亭村普通婦女,農閑季節她來到綠豐公司,在杏鮑菇包裝車間當起了包裝工,每個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據了解,近幾年國內杏鮑菇市場,總體出現飽和現象,企業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公司借鑒杏鮑菇發源地漳州市小企業延伸杏鮑菇栽培后產業鏈條的成功做法,以每一廢包菌棒0.15元出售給附近菇農、茶農和果農,菇農用杏鮑菇廢料在冬閑田種植草菇,草菇廢料再用于種植雙孢蘑菇,雙孢蘑菇采摘期結束后最終以有機肥方式回歸農田,提高了出菇轉化率,實現了公司、菇農、茶農、果農等多方互惠互利、節本增效。初步統計,綠豐公司每年有近2200噸、400萬條的廢舊菌棒變廢為寶得到再利用,僅此一項就為公司增加收入約6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