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是中國白茶源產地,已有10多年的發展積淀,未來福鼎白茶完全可以打造成百億元產業,只是時間的問題。”2月14日,在全市茶葉工作會議上,作為茶企代表,福建品品香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振傳給出了一個未來福鼎白茶產業的發展目標。
我們知道白茶作為六大茶類中倒數第二類茶葉,總產量約占全國茶葉產量5%,產值約1%。目前,福鼎白茶不論在產量還是產值上,距離百億元產業還有很大的距離。那么,你認為,未來10年內福鼎白茶產業可以發展到百億元產業嗎?近日,記者就此專門采訪了我市白茶產業中代表性企業,品品香茶業董事長林振傳,看看他是如何與福鼎茶人共同謀劃福鼎白茶產業的未來發展藍圖的。
河山茶園全景
定個小目標
如今的福鼎白茶產業不再是小工作坊,林振傳說,我們心中要有百億產業的目標,不管能否實現,這個目標可以提振廣大福鼎茶企做大做強的信心。對這個目標,他信心滿滿:福鼎現有21萬畝茶園,如果茶青收入實現6000元/畝,21萬畝x6000元=26億元,從茶青到終端產品價值應該是26億x5倍=130億元產值。
他說,福鼎白茶從十年前無人知、無人曉,到今天產品遍布全國各大城市,并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鐘愛,這跟全市上下各級政府、部門、協會、茶企、茶人的努力打造是分不開的,真可謂“十年磨一劍”。經過10年的大力發展,2016年,我市全市涉茶總產值35億元,比增21%,其中白茶產量1.13萬噸,比增9.3%;毛茶產值約13.3億元,比增20.9%。
林振傳告訴記者,要實現百億元產業目標,白茶產業應該實施集中化發展,走標準化、集約化、品牌化發展道路。集約化發展之后,未來十年福鼎白茶企業或將只有30家,第一檔的3家產值超過30億元,第二檔的6家產值超過30億元,剩下第三檔的21家產值超過40億元。那時,茶園流轉到企業,茶農成為產業工人,社會化分工更明確,產業集中化程度更高,從而有望帶動福鼎真正走向百姓富、生態美。
據記者測算,如果按照當前福鼎白茶單純的生產速度,年均產值約增長2億多元,估計要將近50年方可實現百億元產值。但在林振傳看來,這個速度遠遠不夠,或許會大大縮短到10年左右。當然,他同時也清楚地認識到,近年來我市茶業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茶界中普遍經歷的許多問題,其核心問題是:質量安全問題、標準化問題、老茶年份的問題、產品價格亂象問題等。這些問題必須解決,否則福鼎白茶產業會止步不前,甚至可能走向崩盤。
那么,這個百億目標將如何能夠實現呢?林振傳總結出了3個舉措:信心+匠心、傳承+創新、合作+共贏,與廣大福鼎茶人共勉,共同謀劃福鼎白茶產業的未來發展藍圖。
茶藝表演(網絡圖)
信心+匠心
他說,我們得有信心。當前,茶產業已上升到國家的重視層面,代表了傳承數千年中華文明的一張名片,必然有它的美好未來。就在2月5日,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里,第3條“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明確提出:實施優勢特色農業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促進茶葉等產業提檔升級,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做成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
“茶行業是民生產業、文化產業、朝陽產業,是1+2+3=6產業,1是農業、2是茶工業化生產+茶附屬產品、3是旅游+文化+服務。”林振傳說道。
當前,福鼎白茶產業發展空間依然巨大,發展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目前,福鼎白茶產業依然以單純茶葉加工生產為主,產業鏈的延伸和拓展十分有限。僅產品延伸方面,還未能有效拓展到茶食、茶飲、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下游產品。而茶旅游產品發展十分緩慢,茶文化產品更是相對匱乏。如果這些產業的有效開發拓展并走向市場將會產生極大的輻射和倍增效應,有望大大縮短福鼎白茶產業化發展的時間歷程。
可喜的是,目前已有一些龍頭企業針對下游產品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并逐步推向市場。品品香、天豐源、天湖、鄭源等龍頭企業積極開發茶旅結合項目,推出一批集茶葉采摘、加工,茶藝表演和旅游購茶為一體的特色茶莊園旅游、生態觀光旅游和休閑體驗游,涌現一批如“三野本田”式的茶葉家庭農場。如,2016年品品香的河山白茶莊園接待游客1萬人次,接待全國各地考察團30批次,品品香白茶文化體驗線路被推選為“2016年度全國茶旅游精品路線”。
茶業同樣也是傳統行業,福鼎白茶產業已有上百年的產業發展歷史,從手工制茶技藝開始,留下了先人許多優秀的制茶經驗。林振傳說,發展福鼎白茶產業,我們也少不了工匠精神。福鼎白茶產業需要一批專業、專注、務實、求真,非常匠心、精益求精的茶人、茶企。
如何做到匠心獨運?質量安全是首要保證。在種植環節,我們要實施茶園逐步流轉,實行病蟲害統防統治,創建生態、綠色、環保的景觀茶園。在生產環節,我們實行標準化生產,打造標準化產品。在市場營銷方面,我們要堅定不移地進行品牌化建設和市場拓展,實現品牌化之路。
近年來,品品香茶業率先實施生態茶園建設,開展清潔化生產,積極參與制定白茶生產國家標準,力爭在產品品質衡量、規格制定、包裝設計等方面實現標準化,大力塑造品品香標桿性品牌形象。
傳承+創新
在福鼎民間一直流傳著太姥娘娘白茶治病救人的感人故事。林振傳告訴記者,作為茶人,這份大愛精神需要我們傳承下去,融入到產品中去。我們不單是做一杯自然健康的好茶,更是做一杯有“靈魂”的茶,去關愛千家萬戶的身心健康,是我們白茶茶企的偉大使命。
近年來,林振傳在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也不忘回饋社會,踐行太姥娘娘的大愛精神。僅2016年,他的公司以資金捐贈及技術支持的方式精準扶貧“中國扶貧第一村”赤溪村,并向赤溪村捐贈首批扶貧資金50萬元,用于定點支援赤溪村扶貧事業,專項啟動“赤溪村白茶產業化項目”,以“公司+基地+合作社”的模式,帶動合作社5個,帶動基地周邊農戶建立生態茶園3.75萬畝。
自然、健康、環保是福鼎白茶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特性。福鼎白茶擁有上百年的傳統制作工藝,我們在創新現代工藝,融入現代科技元素的同時,也要確保福鼎白茶傳統品格,牢牢抓住四大要點:茶青要鮮、工藝要真、干燥要透、儲存要妥。
創新是企業永恒的生命力。近年來,林振傳在茶葉生產技術創新,營銷模式創新上一直走在前頭,率先實現產業科技化、標準化生產轉型,在他的領導下,2016年,品品香茶業申請國家專利23項,與福建農林大學等院校合作開展白茶LED光源萎凋裝置及其萎凋工藝、茶葉調溫除濕萎凋裝置、茶餅成型裝置、顆粒燃燒爐、茶葉萎凋空置系統等研究,并與沈陽藥科大學合作,開展關于白茶清咽、輔助調節血糖白茶保健品的開發研究,獲得福建科技廳頒發的,我市唯一一家在茶葉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他說,產品創新是茶產業發展的靈魂,福鼎白茶產業要在產品結構上創新,解決消費認知問題;在產品身份上創新,解決老白茶年份認知;在產品品飲方式上創新,解決老白茶獨特品飲特點,“老白茶,煮著喝”。此外,還要創新白茶延伸產品,在茶食、茶飲、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產業鏈上取得更大的突破。
營銷模式的創新,能讓福鼎白茶產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立于不敗之地。當前,產品分級銷售已過時,線下體驗、線上宣傳,實體+互聯網模式正成時尚,茶旅、茶游學、茶體驗,體驗產品價值正在興起,未來的白茶金融化、證券化、資本化是必然的趨勢,我們要通過創新真正實現喝出健康、送出友情、留住財富。
近年來,林振傳率先擁抱互聯網,走互聯網+的模式,積極開展電子商務業務,實現線上線下“兩步走”,取得明顯的創新成效。
合作+共贏
現代市場競爭不歡迎單打獨斗。林振傳說,未來的福鼎白茶產業的發展必然要走向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這就需要產業前端和終端的合作。
他說,產業前端同茶農合作,流轉茶園讓茶農向產業工人式轉型,實行標準化生產和規模經營。產業終端同客戶合作,讓客戶既是消費者,又是投資者。
同樣,產業發展必然要走向金融化、證券化、資本化,這就要企業與企業間的合作,茶企與金融、茶企與資本的合作,只有合作才能實現共贏。
“只要踏實干一件事,你想要的,時間都會給你!”林振傳說,打造福鼎白茶百億產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已經走過十年,我們要再用十年時間,本著主動作為、敢于擔當、善于學習、注重效率、團結合作、創造價值的創業精神,就能早日實現百億目標?。卧娦郏?span style="display:none">oWu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