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福建大吉刀剪的廠房,你會看見井然有序的車間里員工在流水線上各司其職,從水磨車間、注塑車間、清洗車間、裝較車間至包裝車間,大部分流程都是機械控制,自動化程度很高。
近年來,大吉刀剪突破發達國家對我國實施的技術封鎖,不斷占領高端剪刀技術的前沿高地。中國五金信息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初以來大吉的銷量以3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出口歐美、東南亞等48個國家與地區,入圍全國同行業前三名。福建大吉刀剪五金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其前身是福鼎市大吉剪刀廠,現坐落于福鼎市星火工業園區南首,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公司設有分廠6家,職工400多人,技術人員41人,目前生產的主要產品有裁縫剪、皮革剪、繡花剪、園林剪、民用剪、辦公用剪、修線剪等20多個品種。
上世紀80年代,在浙江的企業中,出現了一些讓人耳熟能詳的品牌:西湖牌電視機、金魚牌洗衣機、乘風牌電扇……消費者開始慢慢為這些自主品牌驕傲。由于毗鄰民營經濟比較活躍的溫州,與很多企業一樣,董事長陳品觀創辦了福鼎市大吉剪刀廠,開始走上了貼牌之路。工廠創辦之初,為國內幾個刀剪品牌定牌生產,賺取微薄的加工費,在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后,開始整合企業資源,走上創業品牌的道路。
一個知名的品牌,往往讓人聯想到品牌背后所擁有的上乘品質和良好信譽,在某種程度上來說代表了一個企業、地區和國家的良好形象,更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為了實現“做中國最好的剪刀”的信念,公司堅持“質量求生生存、科技求發展、誠信引客戶”的經營理念、不斷創新、開發市場、拓展生產規模、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并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革新和新產品開發。2003年自主研發復合鋼鍛造工藝,逐步成長為國內剪刀行業的佼佼者。不過,復合鋼鍛造的刀口雖然鋒利,但長期使用,刀口易鈍化、氧化,需要通過磨刀來改善。如何改變這一缺陷?發展得順風順水的大吉居安思危,將研發目光盯準國際最前沿的納米陶瓷刀技術。
大吉刀剪重經營管理、重品牌建設,重質量、重研發,開發出高檔裁縫剪、皮革剪,使公司得到迅速發展,目前已成為福建省最大的刀剪企業,而且市場占有率和銷售量在全國同行業中排名第三。如今,公司銷售網絡已覆蓋全國各地,在全國29個省市都設立經銷點,年銷售量達到4700萬把,部分產品銷往美國、法國、日本、韓國、印度等歐美和東南亞12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1843萬把,成為中國刀剪企業出口的排頭兵。在銷售模式上,大吉刀剪另辟蹊徑,早在十幾年前,公司就在同行業中率先在每個省設立一個辦事處,負責當地的銷售工作。
進入21世紀,國際品牌紛紛涌入國內市場,品牌競爭日趨激烈,企業提升品牌影響力和附加值已成為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戰略選擇。就在這風起云涌的時代,大吉刀剪站在了品牌建設的浪尖,突破了貼牌瓶頸,逐漸走入創造自主品牌、打造“中國馳名商標”、國際著名品牌之路,將品牌建設的觸角延伸到了國際大舞臺。(朱光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