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色“衣裳”,靈動手臂。旋轉起落間,一道道工序瞬間完成。
這是活躍在福建友力化油器有限公司生產流水線上的“巧工匠” ———人工智能機器人FANUC M-20iA,代表著目前國內摩托車化油器行業頂尖生產水平的機器人加工流水線。
1條流水線,10個機器人嫻熟銜接配合,鉆孔、攻絲、鉸孔等72道工序,25秒完成,可頂工人40多人,大大降低了自動化流水線成本,提升了化油器產品的加工精度。
而兩年前,記者在此采訪時,同樣的流水線,7個機器人,72道工序,則需60秒完成。這在當時已是極高的效率,但友力沒有止步。再斥巨資,耗時兩年,均衡各道工序,并添置3個機器人,將加工時間再縮短35秒,進一步提高產品的精密性、一致性。
機器換人、智能制造,爭分奪秒、精益求精。徜徉在友力車間,瑞士米克朗量孔加專機、日本西鐵城超精數控車床、日本兄弟公司加工中心等自動化、智能化設備讓人目不遐接,每一臺套都是當前業內的頂尖裝備。這背后是友力人平均每年至少1500萬元投入更新升級設備的大手筆。
不僅僅是友力。轉型升級,從“武裝”設備開始,創新智造,已成為當下福鼎汽摩配企業的共識。
數據顯示,福鼎市化油器企業目前共擁有加工中心、數控車床、自動流水線等機械設備8472臺,先進檢測設備847臺。這些先進設備大部分均是從美國、德國、瑞士、韓國、日本等國進口,累計投資約6億元,產業智能制造、“兩化”融合整體水平走在閩東前列。(王志凌 王東東 蔡雪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