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自主研發等轉型手段,化油器企業訂單不減反增。曾云端 攝
三十年蓽路藍縷,我市化油器產業取得長足發展。據統計,目前,全市化油器整機生產企業85家,相關配件生產企業185家。有資料顯示,中國每生產100臺摩托車化油器,就有約40臺來自福鼎;每生產100臺通用機化油器,就有近60臺來自福鼎……我市已然成為全國最大的化油器生產基地。
但是,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不斷復雜化,以及摩托車使用量的下降,化油器市場份額也經歷一定的縮水。如何在危機中轉型升級,擺在我市化油器企業主面前的一道“必選題”。我們欣喜的看到,在此輪轉型升級中,全市化油器企業可謂各顯神通:機器換人、自主研發、多元發展……總之,只為占領市場最高點。且看華益、華龍、豐太、友力,這些我市化油器產業的前沿企業是如何危中掘機?
機器換人讓化油器企業用工量不斷減少。鄭鎮 攝
華益
贏取行業話語權
位于星火工業園區的華益機電有限公司,并不是我市最早成立的化油器企業。但后來居上,一躍成為中國內燃機工業協會小汽油機分會副理事長單位,率先在同行業內通過TS16949質量管理體系、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職業ISO14001環境和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等四體系認證,并且通過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在業內贏得話語權。
自動化總裝生產線不停作業,工人手上不斷忙碌,機器轟鳴……11月17日,當記者走進華益機車部件有限公司的車間時,頓時感到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經過工人與機器精誠合作———雙腔化油器,被組裝、打包成箱,通過物流企業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歐美國家市場。“全球每年生產雙腔化油器30萬臺,而我們企業就占了三分之一。”華益機電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斂敏介紹。
隨著摩托車保有量的不斷減少,華益公司審時度勢,2000年后,企業漸漸減少摩托車化油器的生產量,轉型重點開發通用化油器,開掘歐美市場。隨著企業不斷發展壯大,“華益”年生產化油器1200多萬臺,這就需要日夜加班,不斷趕制產品。
事實上,國外大企業與華益合作,看中的正是該企業的產品質量保證。“美國人的思維與國人截然不同。比如在我們國家,一個產品出現問題,只要更換產品就可以了;而美國人往往會把問題放大,他會聯想到一整批的產品質量問題。”華益機電有限公司工程師徐小平說。徐工還告訴記者,人不能做到一批產品百分百無差異,但先進的機器卻能攻克人的短板,輕松解決這個難題。為此,華益每年投入幾百萬元用于設備更換。至今還在服役的打磨主量孔設備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化油器是發動機的心臟,而主量孔又是化油器的心臟。所以要保證主量孔的精密度,只能靠先進的設備。早在2007年,該公司就花重金從瑞士引進生產主量孔的設備,由此保證了化油器品質,從而達到歐美國家市場需求。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如今華益已成為美國科勒、百利通等多個世界500強企業的供應商。
一方面做好產品的質量,另一方面,為夯實轉型發展基礎,華益每年投入1200多萬元科研經費,與國內眾多高校、科研機構建立精誠合作關系,在自主研發方面,力求走在行業前列,每年有多個科研項目獲國家專利。與此同時,還參與化油器行業標準的起草與修訂工作,參與排放和編號標準兩個國家項目的制定權,并代表中國化油器企業赴德國參加ISO(國際標準化組織)通用化油器國際標準評審會,率先成為我國通用化油器國際標準修訂的企業。
華龍、豐泰
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
與“華益”不同的是,“華龍”和“豐泰”兩家化油器企業,除了在積極做好科研和更新設備工作的同時,更加注重產品多元化生產,生產出適合不同領域的化油器產品,以適應市場升級轉型所需。
在豐泰企業的展示大廳里停放著一臺大排量摩托車賽車,該公司的科研人員經常騎著它,尋找研發靈感,以便進一步在大排量化油器領域尋求突破。目前,排量大、個性化的化油器產品正是該企業大力發展的方向。
面對當前摩托車化油器市場份額不斷萎縮的實際,豐泰企業未雨綢繆。為適應新變化,在穩固摩托車化油器生產的同時,積極向通化機、舷外機、割草機、游艇等領域延伸,紛紛朝著不同方向轉型、創新升級。
今年豐泰企業又與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動力學院合作,集中精力擬在中低空長航時重油燃料無人機關鍵部件尋得突破。令人可喜的是,目前,試飛取得圓滿成功。與此同時,該公司還與臺灣雍御股份公司合作研發大排量ATV車用電噴系統項目,目前這個項目也進展順利。種種舉措表明,豐泰公司旨在優化化油器產品結構,尋求新領域的合作、開發高附加值產品。
與豐泰一樣,華龍化油器公司也是注重產品的多樣化開發生產。目前,華龍的主營產品涵蓋了摩托車化油器、園林工具化油器、通用汽油機化油器、舷外機系列化油器、清潔能源汽體燃料只能供給系統油氣兩用化油器及LPG/CNG雙燃料汽車減壓閥等,擁有各類產品型號500多種。其中,園林工具化油器是該公司的“拳頭產品”,每年產量達幾百萬臺。“為了適應市場,我們企業在原有傳播統化油器生產的同時,特別注重產品多元化開發。”華龍公司開發部經理雷祥雨說。
當然,多樣化產品開發離不開科研團隊支撐。目前該公司聚集著一支專業的科研精英團隊,專注創新產品研發。近幾年,華龍的等真空化油器、雙燃料汽車蒸發調壓器、壓縮波噴射式化油器等技術含量高或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成為該企業產品的新突破。
友力
“機器換人”搶占份額
除了注重科技研發和多元化發展,“機器換人”也是化油器產業轉型升級必不可少的一種手段。而在這方面,福建友力化油器有限公司可謂投入不少。
走進有著目前國內化油器行業頂尖生產水平加工技術之稱的友力機器人加工流水線車間,記者完全被震憾了。7道工序由7個機器人完成,只需30秒。這簡直難以想像,要知道人工完成這些工序得40多個人。同樣在這個車間,一臺瑞士產的米克朗量孔加工機,能頂20個人作業,一天能加工生產2萬多個化油器流量孔。
除了這些“寶貝”,該公司還擁有日本西鐵城超精數控車訂、類機器人加工設備等。“只有擁有先進的設備,才能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企業負責人說。
當前,化油器行業競爭十分激烈,要想取勝,唯有創新產品和轉型升級,減低人工成本,由此才能贏得市場。換句話說,構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先進的設備至關重要,友力化油器的老總們深諳這個道理。
一方面,先進的設備可以節省勞力成本,提升價格優勢;另一方面,用先進的設備生產的產品其精密度和穩固性要比人工生產來得高。公司董事長李秀峰是個技術能手,同時也是“設備控”,他深知設備對企業生產的重要性,因此每年不惜花重金更新設備。經常去日本參加機床展,并赴德國等國考察,了解行業動態,搶占行業發展制高點。事實證明,“友力制造”價格高出同類產品20%。
縱觀我市化油器企業,企業主們在日益繁雜的市場中總結出這樣的道理,提高企業競力,必須從良好的設備入手。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來,我市化油器行業共引進和購置主要的機械加工設備1860,動力頭3200個,主要檢測設備783臺。一定程度上,助推我市化油器產業發展。(本報記者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