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里基本上是女工,幾排縫紉機和各類成品和半成品的手套是車間內的主要物品??墒悄阋苍S不知道,就是這樣一個企業,居然是個上規模的出口加工企業,每年貢獻500萬稅收,它就是藏身于前岐鎮的福鼎市榮泰手套制造有限公司。
自動鐵拉門緩緩拉開,我們走進了這個低調的手套廠,進門是一座小橋流水的假山,一股濃厚的江南風味讓人想象不出里面竟然是個生產高端手套的工廠。辦公室里放著一張大的辦公桌,上面放著一臺電腦,一臺帶放大鏡的臺燈和許多手套樣品。大辦公桌對面是幾張小辦公桌,靠門的地方放著實時監控錄像。
“我們必須24小時不間斷錄像,然后把錄像發給客戶看,以此證明我們沒有讓員工加班加點,沒有侵犯他們的人權。”總經理潘孝雄說。因為國外的客戶非常注重人權,所以他們要求合作伙伴也要保障員工基本權利,所以,在榮泰手套廠里,你不會看到有人加班趕工。
“從我父親那輩開始,我們家就從事手套的生產加工。” 潘孝雄說。自己從小在福鼎二輕局下屬的手套廠上班,由于工藝精湛,產品出口十分暢銷。1989年,國家出口貿易受困,導致二輕手套廠倒閉,潘孝雄也下崗了。
“因為家人只會做手套,所以,為了混口飯吃,我們只能重操舊業,在家中自己生產手套。”盡管人數不多,潘孝雄的家庭生產經營還是維持了一家的生計,甚至有一定盈利。手套在歐美地區的國家是標配的工具,一雙國內賣十幾元手套,出口可賣到180多元(當時的工資水平只有30元左右一個月)。有一次,從香港來了一位女客商,拎著一個編織袋,里面足足足裝著12萬人民幣,一口氣就把潘孝雄家生產的手套全部買斷。
90年代前,福鼎的手套廠已發展到19家,形成一定的規模。當時,福鼎的手套廠年產24萬雙,單一產品占領了歐洲70%的市場。但由于手套制品非常容易受經濟形勢的影響,在經濟下滑時期,福鼎的手套廠陸續倒閉。
96年,潘孝雄在前岐鎮設廠,開始了工廠化生產。然而,后來陸續有些廠家采取騙取關稅,惡意降低價格的競爭手段,使得潘孝雄的手套廠3個月內虧損了38萬元,以破產告終。
“我是咬牙堅持了3個月,”潘孝雄說:“因為客戶一直對我們很信任,我們也不能讓客戶心寒,所以在客戶的要求下我們繼續生產供貨,后來實在沒辦法才關廠停產。”
兩年后,轉行后的潘孝雄又在朋友的勸說下,重拾舊業,合作辦廠,先后經歷了海關騙稅危機、亞洲金融危機、美國經濟危機等風波后,福鼎原有的19家手套廠只剩下他一家。2004年,潘孝雄正式將手套廠注冊為福鼎市榮泰手套制造有限公司。如今這家公司成為全省少數二十幾家專業出口、規?;a的企業之一。
“作為一家手工業公司,我們一路過來,是在克服種種困難和危機中生存下來。”潘孝雄說,近年來,隨著原材料成本的上漲,公司只能通過加強技術升級,在材料搭配、外觀設計和功能改進等方面做足文章,給客戶提供最合理優質的設計方案。
“只有一直在創新,不斷改變,才能適應客戶的需求。”潘孝雄說,經過多年的摸索創新,榮泰公司擁有了獨自的創新技術,先后擁有勞保手套專利1項、勞保自主知識產權1項,公司通過美國WRAP、BSCI、ISO9001安全認證。目前又在申請新一項國家發明創造專利。
該公司設計出冬季、夏季和綜合性等系列勞保手套,特別是運用在石油工業生產的手套暢銷美國、日本、韓國、加拿大、阿根廷等國家,年出口額達3000多萬元,為國家創稅5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