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紫菜苗長勢良好,今年有望豐收。”眼下正是黃瓜魚育苗的農閑時節,可在沙埕鎮水生村虎頭鼻的育苗基地并沒閑著,一排排紫菜苗在溫室內拔節生長,看著紫菜苗長勢喜人,老板喜上眉梢。
這個建有21口規模的大型育苗基地并不是為培育紫菜苗而設,當初建設的初衷是培育黃瓜魚苗?;㈩^鼻自然村只有10多戶村民,隸屬于沙埕鎮水生村,位于閩浙交界處,又因為該村靠近海邊,虎頭鼻人歷來以捕撈為生。但是近年來隨著漁業衰退,村民的收入逐漸式微。在沙埕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村兩委充分利用虎頭鼻地處海邊的有利條件,決定對村中一塊空閑的集體土地進行改造,建設育苗室,然后將其出租給村民培育魚苗。“這樣一來可以為村民找到就業的突破口,并幫助村民減少創業風險;二來可以盤活集體空閑土地。”水生村村主任劉本波介紹。
高世鳳是虎頭鼻的村民,原來從事海洋捕撈工作。不過,近年來受海洋資源制約,捕撈經濟收效甚微。幾年前,他開始籌劃轉產轉業。而就在此時村里的這種舉動,讓他看到了創業的希望。他決定聯合七位村民向村里承包育苗室,創立專業合作社,開始培育黃瓜魚苗。“我們已經培育了兩年時間,總體收入還不錯。”高世鳳說。據了解,該合作社今年培育了兩三千條魚苗,由于價格好,賣了400多萬元,扣除成本,每人有10多萬元的利潤。“黃瓜魚育苗期相對較短,只有幾個月時間,而魚苗售磬之后,他們又把騰出的育苗室轉租給別人,培育紫菜苗,從中盤活資源,推動大伙兒共同致富。”劉本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