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雷順號)立秋后是臺灣席草的收割與加工季節。8月21日,記者走進“臺灣席草之鄉”福鼎市前岐鎮,只見道路兩旁田地里,堆滿正在晾曬的席草,一路上不同規模的席草加工戶隨處可見,豐收的喜悅寫在這一方百姓的臉上。
坐落在前岐鎮福東街的前岐福東草編公司總經理陳興幬開心地說:“今年公司出口臺灣席訂單業務已達5余萬條,較去年增幅12%。”如今,前岐鎮這根來自臺灣的小“草”帶動的生產總量約占全國15%,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草席加工基地之一。
草木也成金,臺灣席草技藝傳承300余年
臺灣席草是前岐傳統特色經濟作物,用其編織成的草席具有細致精密、柔軟挺潔、吸汗力強、涼爽舒適等特點,深受消費者歡迎。據《福鼎縣志》記載,清康熙年間,前岐引進臺灣席草種植,“席草其體三棱,善織者價值蘇席之半”。
陳興幬說,民國時期及以前,桐山、前岐、店下等鄉鎮農民曾利用門口田、爛泥田種植席草。新中國成立后,因種席草需占用良田,影響糧食產量,故未鼓勵發展。1981年,福鼎縣科委從中國農業科學院引進改良后的臺灣席草種苗,在前岐墾區試種成功,隨后草席種植與加工業逐步興起。1998年,前岐鎮把席草業列入農業特色優勢農產品發展規劃。如今,前岐鎮這根“草”帶動的生產總量約占全國15%,已成為全國最大的草席加工基地之一。
上世紀八十年代始,前岐席草農戶開始手工編織草席,不斷走街串巷叫賣。1998年,當時的前岐鎮加工、銷售大戶陳興幬把產品帶到了廣交會、深圳高交會,簽來了50多萬元訂單,產品遠銷東南亞。
沒有龍頭企業的帶動,沒有巨大的產地批發市場的輻射,就憑著前岐人的“闖”勁和“鉆”勁,前岐的草席遍及全國的東西南北,現在,許多國內知名專業市場已成為前岐草席的集散地,先進的通訊手段、互聯網等也正成為銷售渠道。席草業外貿勢頭強勁,市場涵蓋日本、英國、美國、阿根廷等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50余個國家和地區,呈現出口花色品種多、出口口岸多、出口附加值高的顯著特點。
據了解,前岐現有臺灣席銷售人員100余人。陳興幬說,前岐席草產業化經營屬專業銷售隊伍拉動型,通過銷售大戶或經紀人,把市場與加工、生產聯結起來,并涌現出加工專業村、種植專業村??梢哉f,遍布全國各地的草席銷售大軍是前岐席草業能迅速崛起,占領國內外市場的關鍵。
正在席草田里勞作的武洋村村民黃愈社,他笑容滿面地說,他今年第一次種植臺灣席草,結果產量達1200公斤,較本地席草產品畝產750公斤整整高出了450公斤,且品質好,一斤價位高出了老產品0.5元。
黃愈社受益于福東公司推出的“公司+農戶”模式。該公司免費提供農戶種苗,可以帶動1000余戶農戶種植,按今年2至2.4元一斤價位計算,一畝可有4000元左右收入。陳興幬說,產、供、銷,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只有實現每個環節效益的最大化,才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上驳氖?,今年廣州春交會,席草價位提高了20%,農民種植席草熱情大大提高,這將有助于建立一個堅實的原材料基地,助推企業發展。
創新創強,臺灣席草產業未來令人期待
臺灣席草是一個產業鏈可以拉得很長的產業,市場領域極為廣闊,一直來被視為一項“富民產業”。不過,前岐要把席草這個優勢產業發展成為強勢產業,仍有很多亟待解決的困難。
席草業的每一次發展,都與新機械、新工藝的推廣應用密不可分。然而,近幾年來,前岐這方面都沒能有效突破,導致席草加工產品附加值不高。此外,像福東草編公司等這樣的規模標準化發展企業還太少,很多還是小打小鬧的家庭作坊企業,往往帶來惡性競爭,不利于前岐草席業的發展。
陳興幬說,當務之急,應積極培育扶持草席生產企業上規模、上檔次,加強新產品開發能力及市場競爭力。只有這樣做,才能帶動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龍頭企業才能帶動農戶加工與生產,培育席草業知名品牌,形成品牌爭市場的積極效應。有關部門應積極為他們解決用地、用電等難題,在信貸上予以傾斜,積極引導和培育相關專業人才,并在開發新產品上予以支持。同時,通過標準化生產,提高席草制品質量,用優質產品獲得市場與效益的典型來提高廣大生產者按標準生產的意識。這幾年,前岐鎮農業、工商等有關部門一直為之努力。目前,臺灣席草已經注冊成功公共商標,正在申報國家原產地標志和國家地理產品標志。
陳興幬表示,席草制品是家家戶戶都要用的產品,且具有環保、利于健康等特點,符合當前世界發展潮流,前景很廣闊,只要不斷培育產業,培養人才,加強創新,前岐席草這一傳統產業必將在現代農業發展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中國工藝品進出口商會想跟我們合作建千畝基地。上個月,溫州、廣東和當地的3個種植大戶還想每人投資50萬元,唯一的瓶頸就是土地資源有限。”對于未來,陳興幬信心滿滿,“不少城里人都希望把臺灣席當工藝品,既可觀賞修飾,又能睡覺養生。這啟示我們,可以把產業從一產拓展到三產,附加值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