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細雨紛飛,天氣寒冷。然而在龍安開發區金竹灣片區內,鉤機不停挖土,時有龍馬車來回作業,一派忙碌的景象(如圖)。放眼全市,盡管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下,我市工業發展仍表現強勁,項目帶動力度不減。一份資料顯示,1-8月,全市列入省、寧德市43個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3.99億元,占年度計劃89.55%,已開工建設38個,占總項目數83.37%;市本級139個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1.38億元,占年度計劃67.42%。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總體要求和“六新大寧德”建設全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上級黨委政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有效應對復雜嚴峻的宏觀經濟形勢和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平穩較快發展。2014年,全市共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2.5億元,增長11.5%,增幅居全省各縣市第8位、寧德各縣市區首位。
為發展謀思路
我市經濟運行能夠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態勢,這與全市上下融大局、明方向,認真謀劃發展思路有關。經濟發展新常態下,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中央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決策和福建跨越趕超計劃、“海絲”核心區、自貿區掛牌,以及寧德“申蘇”“申融”等重大機遇,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福鼎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一個目標”、“五個重點”、“六個堅持”的總體發展思路,滾動篩選近期和中長期77個、總投資507.4億元的重大項目,列入省、寧德市2014-2018年跨越趕超行動計劃盤子,全力穩增長、調結構,抓項目、強招商,促改革、惠民生,扎實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
在發展理念上,我市堅持在繼承中提升,提出在省際邊界區位優勢的認識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其內涵和思路,確定“福鼎地處閩浙沿海中心區位,坐擁世界地質公園、沿海黃金岸線和珍珠鏈海島等核心戰略資源”的新定位,挖掘發揮自身區位、港口、產業、資源等優勢,加大項目投資和科技創新力度,引導全市上下堅定實施“工業立市”“旅游興市”“海洋強市”戰略的信心決心,促進縣域經濟主導產業發展保持穩定,各行業重點企業保持平穩增長,確保了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穩定。研究制定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行動計劃》《福鼎市實施<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和《關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思想加快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決定》,進一步明確未來一個時期我市產業轉型升級、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指導推動福鼎新一輪的科學發展跨越發展。
為發展做保障
確定了發展目標以后,在強服務方面狠下功夫。堅持所有處級領導(包括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班子)掛鉤聯系重點項目,制定出臺重點項目“綠色通道”“多證聯辦”“接辦分離”“并聯審批”等工作機制,嚴格落實政府性投資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落實首席責任人、“五個一”等工作制度,采取個性化研究、具體化突破的方式,以點帶面推動項目工作。
在領導掛鉤聯系重點項目的同時,全面落實項目用地、用海、用林、環評等要素保障,特別是開展重點項目五個片區“安征遷”攻堅工作,出臺《福鼎市中心城區范圍內“安征遷”補償標準指導意見(試行)》,成建制抽調鄉鎮和市直機關干部進入“安征遷”攻堅指揮部,重點解決征地補償、安置留地、失地農民保障等歷史遺留問題,有效破解項目推進中的審批難、征地拆遷難等要素制約問題,全力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需要。健全完善項目儲備庫管理制度,積極謀劃生成和儲備深化一批項目,形成“謀劃一批、儲備一批、推進一批、建設一批”的梯次滾動格局,夯實持續發展后勁。此外,重視抓好招商選資工作,廣泛開展產業鏈、專業化和鄉賢回歸招商,上半年參加寧德“6.13”投洽會簽約項目5個,投資總額79億元。
引領實體經濟當“先鋒”
“實業興邦”,鑒于此,我市制定出臺了《關于促進工業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鼓勵企業兼并重組的實施意見》,落實市本級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稅費政策、金融支持、要素保障、兼并重組、“退二進三”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措施,推動減產企業開足馬力生產,加快停減產企業兼并重組、騰籠換鳥進程,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
當前,在經濟下行壓力情況下,出臺一系列政策扶持實體經濟的同時,我市還積極引導企業轉型升級。及時對接中塑協、輕工聯合會,做好承辦第六屆中國生態合成革論壇暨寧德市合成革轉型升級與能效提升大會(福鼎)的各項籌備工作,啟動“中國生態合成革產業園區·福鼎”榮譽稱號申報工作,重點推進固廢處置中心、熱電聯廠和龍安—店下污水處理廠“2+1”等環保項目加快建設,引導合成革、汽摩配件、新型建材等重點行業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 帶動重點行業轉型升級、穩住工業大盤。據統計,全市現有規上工業企業達328家,其中產值超億元139家。
針對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遇到一些難題,我市開展“三比一看”“三轉一加強”活動,有效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瓶頸制約問題,對收集到的44個寧德市級和124個市本級精準幫扶企業反映的問題,分層級分權限逐個解決,目前除部分問題因政策無法落實而退出外,累計辦結42個,其余均已提出解決措施或正在推進辦理,有效增強了企業的投資發展信心。與此同時,積極妥善處置企業金融風險,圍繞“增信增貸、控新化舊”,全力壓降不良貸款和不良率,充分發揮工貿企業應急轉貸資金杠桿效應,至8月底累計幫扶企業126次,惠及86家企業,累計使用金額9.38億元。完善政司銀企信息互通機制,嚴厲打擊企業惡意逃廢債等行為。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主動承接寧德市三批次行政審批下放調整事項,實現承接、進駐、授權、監管的100%到位,并完善行政審批服務平臺建設,健全“三個一”的下放、委托和調整事項承接工作機制、“五個一”監督管理機制,抓好“行政審批及公共服務事項,行政權力,前置審批、中介服務和收費項目”三張清單的管理工作,實現行政審批提速增效。
培育新增長點,為經濟發展蓄勢
“一個地方的發展,要看其經濟發展新增長極是否有力?”我市一位長期從事工業工作的干部這樣說。我市除了化油器等支柱產業,一些特色現代農業,旅游業等均可以培育,使其為經濟發展蓄勢。首先是特色現代農業方面。在這個方面,重點是提升茶葉、水產、果蔬等主導產業基地化、規?;?、標準化發展,促進“農工商、種養加”一體化。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探索組建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鼓勵引導農村土地規范有序流轉適度規模經營,全市共流轉土地5.04萬畝(占全市耕地面積的20.7%,流動涉及農戶13862戶),帶動建設山地農業開發示范基地20個、千畝高優農業示范園2個,形成規模連片現代設施農業基地5000多畝。據了解,目前全市擁有中國馳名商標8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813家,企業共聯結農戶7.65萬戶,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1萬多人,年實現工資性收入1.3億元。
與此同時,探索旅游管理體制政企分開,改制成立福鼎市旅游產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對全市重點旅游資源進行整合,鼓勵引進社會資本投資開發旅游資源、參與營運,正主動對接福建中旅集團,合作開發崳山島旅游資源,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強化旅游宣傳營銷,先后組團參加珠三角旅游推介會、廈門第十一屆海峽旅博會、“清新福建”高校旅游節,以及每月19日“太姥山旅游日”系列主題活動。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挖掘培育鄉村旅游“一村一韻”,重點建設6條鄉村旅游線路和3個重要鄉村旅游點,全市現有休閑農業項目50個、休閑農企38家,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130萬人次、營業收入近4000萬元,帶動從業6500人。1-8月,全市共接待游客333.3萬人次,比增18.1%,實現旅游收入16.6億元,比增20.1%。
此外,依托國家火炬福鼎化油器特色產業基地、福鼎白茶院士工作站及10家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省級大黃魚企業重點實驗室建設,加快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5家省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3家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省級創新型企業、10家省級科技型企業。鼓勵推動“互聯網+”發展模式,支持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加快發展,重點扶持130多家電商企業,組建電商聯盟和大創聯盟,引導電商企業集中運營,推進“電商產業園、文化創意園、大學生創業園”三園合一,今年上半年共實現銷售額約2.1億元,有力帶動鞋服、休閑食品、農特產品等多個產業協同發展,成為我市的新經濟增長點、潛力股。 □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