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換工’大大降低了自動化流水線成本,同時最大程度地提升了化油器的加工精度。”福建友力化油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祖發說。
“通過自動化設備,實現清潔生產是合成革行業的一大趨勢,而我們企業走在了前頭。”近日,福建華夏合成革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華林向記者細致闡述了企業推進自動化生產,實現節能減排、生態發展的經驗和做法。
如今,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等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浪潮正撲面而來。抓住機遇,發展智能制造,轉型環保生產,是實現我市工業經濟創新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我市傳統制造業以智能化帶動管理提升,以創新引領轉型升級,在發展智能制造、綠色轉型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據統計,今年,1-8月,我市335家規模以上工業累積完成工業產值605.7億元,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44.7億元,可比增長9.9%.其中,智能裝備應用企業達170多家,工業產值400億元。
化油器:“智能”制造驅動力
福建友力化油器有限公司車間寬敞明亮,10臺正在忙碌的機器人組成了一條靚麗的加工流水線。鉆孔、攻絲、鉸孔等72道工序,只需25秒就可完成,而此前這些工序完成則需要150多名工人,花費數個小時。
“這款機器人的應用,每年可為公司節省100萬元成本支出。”張祖發說,這10臺機器人加工線單臺可減少傳統操作工人10人,10臺套機器人工減少100人,且比原先的生產工藝提高10倍效率,并保證產品加工的一致性,確保產品合格率達100%.
從發出指令、原料投入到主機廠裝機等一系列過程只需90秒,從線上到線下,自動化一次性成型,比普通數控機床提速75%,產能增加4倍以上。這是華益機電的數控自動化生產車間內,各環節由機器人完成后,帶來的一組同樣令人振奮的數據。
隨著市場需求的穩步變化,福鼎原先的傳統產業產品、商業模式市場競爭優勢有所減弱,促使企業主動降低成本,創新產品,改變生產經營模式,以提高競爭力和生存力,同時受國家政策不斷調整,行業標準化要求更加嚴格等諸多因素的限制,特別是化油器、合成革傳統制造行業,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產業形式新常態倒逼福鼎企業必須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
近年來,我市積極鼓勵傳統制造業,跟隨國內外先進企業步伐,在應用實用管用的數控技術和智能裝備生產線方面,倡導“零突破”,主動帶頭實驗探路,重點在汽摩配件、合成革等傳統產業,組織推進以“機器換人”為核心的智能化、數控化生產線改造推廣應用,大力提高工效,提升品質,減少損損耗。而化油器制造業率先在我市實施了以數控機床等為核心的改造升級,以龍頭企業帶路,積極更新設備,帶頭應用數控中心等設備,推動行業企業主動引進新設備,加大新技術新產品投入。
幾年來,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化油器行業企業共引進和購置主要的機械加工設備1800余臺,動力頭3200余個,主要檢測設備700余臺,這些先進設備大部分從美國、德國、日本等過進口,累計投入近6億元,替代約3000工人,在大大減少企業成本的同時,極大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
合成革:綠色轉型新主張
與其他合成革相比,走進位于龍安工業園區的華夏合成革的生產車間內,空氣明顯沒那么重,人員進出總算可以不要憋著一口氣。地面上也干凈不少,沒有大堆的成品和廢品等堆放地上,產區內也看不到污水隨意排放。
華夏合成革于2009年就主動著手開展企業清潔生產工作,投入100多萬元進行整改,這是我市最早自主實施清潔生產,也是我市第一家于2011年就通過省環保廳清潔生產中心驗收的合成革企業。
“這是封閉化生產車間,工人基本上可以獨立于機器之外,不受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而困擾。”當記者隨李華林深入產區時,總算看出了門道:一截截綠色的鐵皮猶如火車廂將正在運作的生產流水線“包裹”在里頭。工人基本上不用在流水線上操作,需要人工操作的地方,工人們大都站在“火車廂”頂上進行,無需與正在運行的各類機械“親密接觸”,一條100多米的生產線上只需2、3個工人看守。
近年來,我市合成革行業在新技術、新材料等引進、研發上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水性、無溶劑等環保型生產方法上不少企業嘗到了甜頭。如,聯盛公司引進目前國內唯一的全環保零污染制革工藝的先進TPU合成革生產線;元發樹脂聯合臺灣佳謙公司,在水性PU以及水性表面處理等產品方面進行卓有成效的研發合作,致力于干式四面彈PU樹脂和吸紋樹脂等新產品的開發創新……
近年來,我市積極鼓勵合成革企業引進智能高速生產線、加強新材料實驗研究,充分調動企業自身優勢,鼓勵企業相互借鑒學習,共同推進行業整體創新轉型升級。目前我市53家合成革企業中15家合成革企業已累積投入5000多萬元,通過生產線智能化改造、環保項目技改、“機器換工”、設立實驗室等方式,加快推進企業自主轉型升級。
為加快鼓勵企業轉型升級,我市出來了一系列利好政策,促進傳統產業迎接發展新常態,近三年來,僅各類扶持資金已累計兌現5000多萬元。在利好政策的支撐下,一批企業實現智能化改造的新突破,產生了一批如化益機電、友力化油器、品品香、華夏合成革等自動化水平成熟并逐步像智能裝備應用發展的重點骨干企業,形成了一批具有智能裝備配套不見生產能力的工業制造企業,如永盛電子、思科通電子、愛邦電器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正在加快,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