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汪晶晶)果園里,果樹林立、碩果累累;檳榔芋基地里,一望無際的芋葉,隨風搖曳生姿……近年來,管陽鎮因地制宜,宜糧則糧、宜果則果,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產業,帶動農民增收。去年該鎮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4.95億元,計劃指導數為4.84億元,增長2.2%;規模以下工業預計產值為9090萬元,增長4%。
作為一個山區鄉鎮,管陽鎮一直以來將如何讓群眾走上致富之路擺在工作首位,并采取多種措施促進農業增效。為了讓鎮里的農業支柱產業——茶葉能夠蓬勃發展,管陽鎮除了引進福大、品福、裕龍華林等企業外,也時常組織茶農參加市、鎮組織的培訓班,讓茶農提高種植茶葉和管理茶園的科學技術,從而提高茶葉品質。同時積極推廣“公司+農業專業合作組織+農戶+基地”的生態農業發展運作模式,通過西昆茶業、金峰茶業等多家茶葉加工廠和專業合作組織,促進茶產業發展。
經濟要發展光靠茶葉是行不通的,這幾年管陽鎮積極探索林竹、太子參、紅米等農業,并取得成效。據了解,管陽鎮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從省種子站引進紅米——金農3優3號新品種到西昆村300畝紅米示范基地,打造管陽優質紅米品牌。據西昆村支部書記孔慶平介紹,金優3號,米質很好,產量也很高,每畝可以收成達1000斤,收入要比其他稻谷多七到八百元左右。去年西昆村擴大了紅米種植面積,產量、質量、利潤也跟著提升,去年每擔(100斤)紅米賣出230元至250元不等的價格,大大提高了農民的收入。
推動經濟林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林木。管陽鎮通過特色林木產業持續增效發展,引進的豐潤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全年完成4000多畝油茶基地建設,復墾老油茶700多畝,目前種植油茶苗21萬多枝;徐陳村苗木花卉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60多戶群眾開展花卉種植,人均增收20以上%;天竹園農業專業合作社,利用荒山資源,開發高山蜜桃1.05萬株、高山雪梨1.6萬株,套種太子參與白術等中藥材140畝,帶動周邊30多戶群眾實現了增產增收目標。
通過山地農業綜合開發,去年管陽鎮在經濟、社會、生態各方面效益均有顯著提高。在工業發展方面,管陽鎮始終把眼光放在了綠色生態的助推效應上,工農業用生態標準來衡量,有毒的項目堅決不上,有害的作物堅決不種,建設一個綠水長流、四季常青、果菜飄香的生態城鎮。近年來,該鎮引進了品福茶業、福大茶業、西昆茶業、孔家茶業等規模以上的生態企業,去年還成功引進了高山香白茶產業城茶業和漢儀樓茶業有限公司茶業加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