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茶開出“福金花”,保健功效、經濟價值雙提升,這是名山茶業開僻的福鼎白茶產品開發新路子;1個車間,7個機器人,7道工序,30秒完成,這是友力化油器奏響的“機器換人”新變革;一尾鱸魚萬種風情,從養殖到鱸魚松、鱸魚餅、鱸魚酥,到漁家樂,這是閩威食品舞動的產業新鏈條……
5月,徜徉我市,來自工業生產一線轉型升級的創新佳話不絕于耳,令人振奮。
“工業立市”,一直是我市堅定不移推進的發展戰略。經多年發展積淀,我市已初步培育形成食品、石材、汽摩配件及化油器、合成革、醫藥化工、泵閥特鋼六大支柱產業,新能源、制筆、服裝、機械配件、光學眼鏡、船舶修造等工業企業也初具規模。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工業如何發揮推動我市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主引掣作用?立足產業基礎,我市以“傳統產業不技改就沒有前途”的危機感,踏上了工業轉型升級、提升增效之路——
政策引領強信心。我市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決定》《福鼎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文件,鼓勵引導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產業龍頭企業等。從2013年起,市政府每年還安排200萬元科技創新專項資金,并設立科技發展基金,扶持企業發展。同時將“點對點”“一對一”服務企業活動常態化,精準幫扶企業破解在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2015年,財政預算內還下撥支持工業發展資金800萬元。
科技創新添活力。我市致力提升企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產業集群科技含量,以最大限度放大科技對產業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目前,全市已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1家、省級創新型企業8家、省級科技型企業30家。我市還做好創新資源整合文章,依托10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1家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項目合作關系,引進人才、承接項目、轉化成果,構建產學研結合創新體系。同時,圍繞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以實施國家、省、市各類重點科技項目為載體,聚集創新要素,引進轉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讓產業科技創新源源不竭……
種種利舉在彰顯市委、市政府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的信心與力度的同時,也激發出了企業創新發展的萬千活力。
“一個企業、一個行業要做大做強,就得站得更高、望得更遠,穩穩立足在這個行業的前沿,掌握最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不斷創新發展。今年的綜合平臺優勢,就是明年的競爭優勢!”這是友力化油器董事長李秀峰的由衷感慨。設備領先、產品領先,在化油器市場上,“友力制造”價格高出同類產品20%,仍供不應求。
“我們的產品雖不是高精尖,但重在創意。有創新才有生命力。”這是盈浩工藝制品董事長周宗佑的致勝之道。3萬多種款式、100多個國家、2.5億個年產量,盈浩制造的圣誕球一躍成為全球市場占有率最大的圣誕球,一個由福鼎輸出的“世界之最”。
數據顯示,2014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投入科研創新資金達2.3億元,開發新產品、提高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增強產品競爭力,有效推動了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和持續發展。
在轉變中促發展,在發展中謀轉變,在提速中抓調整,在轉型中求跨越,“換擋提速”,我市工業轉型升級風正勁!
□ 王志凌 蘇晶晶 蔡雪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