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4日,這一天,點頭鎮柏柳村村民們特別欣慰歡喜。福鼎恒興村鎮銀行信貸人員帶來155萬元信貸資金,到村里現場為茶農辦理、發放小額信用貸款,24戶茶農根據個人的生產需求和授信額度分獲5—10萬元不等的小額信貸資金支持。有了這一筆錢,他們就可以大力實施舊茶園改造、新茶園開墾,大規模培育茶苗,為來年的茶葉增效豐收夯實基礎。 “這幾年福鼎白茶行情一路看好,誰都想通過改造把低產茶園變成高產茶園,開墾荒地擴大種植面積,缺的就是資金。也想過銀行貸款,咱一個農民,跑貸款談何容易?恒興銀行送來的不僅是一場‘及時雨’,更是溫暖,是信心。”村民們說得很是動情。
的確,對于小微企業、農民、小工商業主等群體而言,貸款難一直是個頭疼的問題。有銀行業人士表示,“三農”和小微領域風險高、效益低,如果純粹從風險收益的角度來考慮,銀行很難將“三農”和小微作為貸款領域的首選。
恒興村鎮銀行落戶福鼎,之所以受到廣泛歡迎并迅速打開業務市場,正是它帶來的新的服務理念。作為恒興村鎮銀行的主發起行和控股方的浙江蒼南農村合作銀行,早在1980年,全國第一家實行利率改革的農村信用社就來自于這家銀行;而隨著溫州被國家確定為金融改革試驗區,恒興銀行“搶灘”福鼎,帶來的不僅是資金,還有溫州金融改革的創新成果、溫州金融業“支農支小”的先進做法和普惠式金融發展經驗。“實行普惠式金融發展”,實現“基礎金融不出村,綜合金融不出鎮”,“努力為每一個人享有金融服務”,“實行陽光信貸”……恒興為福鼎帶來的這一系列新理念,對于長期遭受貸款難困擾的農民、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創業人員來說,無疑是讓人振奮的福音。
先來讀一組數據:
至2015年4月,通過近五年的努力,恒興銀行共建立農戶、小微企業信用檔案7000多戶,貸款戶數達到4293戶,戶均貸款從剛開業第一年的48.2萬元下降到現在的27.80萬元。
為農戶、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建立信用檔案,這是恒興的創新之舉。既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客戶需求,掌握客戶經營情況,從而使信貸目標更準確,效率更有保障;同時也是視每一位農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為潛在的服務對象,事先為他們進行了“資質評估”,以備需求時及時提供服務。在習慣于被信貸“陽光”遺忘的角落,正是恒興奮斗的主陣地。一些農戶最初對于恒興的服務是抱著懷疑態度的:“銀行貸款給我們?不敢想。”但恒興的真誠、耐心、執著打動了他們,而貸款的真實兌現完全改變他們的態度。“我們評信用村、信用戶,村兩委和村民們都非??粗?,希望把這一幅牌子扛到家里、村里,視為莫大的榮譽。”恒興村鎮銀行董事長余孝島對記者說。從2012年評選第一批信用村、信用戶開始,至今年,也有3屆、13個村、19戶農戶收獲了恒興銀行信用村、信用戶的榮譽。
與此同時,恒興銀行加快營業網點的擴張,力求讓金融服務與農民、市民距離更近,最終實現“基礎金融不出村,綜合金融不出鎮”目標。成立第二年,該行太姥山支行成立,其后的三年時間,前岐、店下、山前及位于中心城區的福龍等了四家支行恒興銀行相繼成立。董事長余孝島表示,如果把全市劃分為幾個片區,這幾家支行所在的鄉鎮或街區位置突出,起到了輻射周邊其他區域的作用。當然,恒興還將繼續增設營業網點,計劃在二年內,建立3家微銀行、50家支農便民服務點,力爭實現覆蓋全市各鄉鎮、農村。
在福鼎,恒興村鎮銀行第一個提出了“陽光辦貸”模式,推行“一站式”辦理和審批,貸款費率實行“一口價”;考慮到農戶在田間從事農活不便到銀行進行辦貸,恒興就直接送貸上門;推出“糧農樂”、“新家園”等支農貸款新品種,創新“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致富帶頭人”等擔保方式,使得擔保方式更靈活。
恒興銀行帶來的服務新理念、新方式讓福鼎人對銀行有了新認識,也促進了各金融機構產生自警并調整思路和策略,甚至下調利率,并放低“身段”,從原來的高高在上變為主動貼近服務。村民們很快就發現,原來要自己上門去辦理業務的銀行,也主動來到了村民中間,為當地的農民發放支農貸款。
□ 金農 葉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