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桐城街道鐵鏘片區安征遷業務組辦公室仍是一片燈火通明,街道領導班子正在集中探討如何解決鐵鏘片區剩余的00余畝土地的安征遷工作。這是元旦三天假期過后上班第一天,1月4日記者在桐城街道辦公樓看到的情景。
參加會議的干部告訴記者:“項目啟動以來,包括從市直部門和其他鄉鎮抽調來參與項目建設的同志就沒像樣休息過一個周末、一個假期,大家每天提前上班、推遲下班,夜里加班是家常便飯,用‘夜以繼日’來形容也不為過。”
鐵鏘新區是我市實施“東擴、南移、面海”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將建成一個集經濟、旅游和新型居住社區為一體的城市濱海新區。梅澳大道和鐵鏘大道則是連接新區和老城區的重要干道,兩條主干道的建設將帶動整個環蓮峰山半島區域的開發和經濟發展,對新區建設和整個城市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2014年11月,梅澳大道正式動工,標志著鐵鏘新區建設進入全面提速階段。目前各項工作正有序推進。
兩條大道已動工興建
近日,記者來到董江村的沿海灘涂上,隨處可見熱火朝天的建設和生產場景,項目施工現場,挖土機、鏟車、運輸車來回穿梭,打樁機不斷發出咚咚的響聲,工人們忙碌奔走。施工現場負責人介紹到,這是梅澳大道建設加快推進的一個縮影。
據了解,鐵鏘大道和梅澳大道是鐵鏘新區中最重要的主干道之一,也是我市近期城市“3+3”道路建設項目。兩條道路南北相連,梅澳大道北接崗尾大橋西橋頭與老城區相連,鐵鏘大道南與玉塘大道相連,直抵八尺門大橋,兩條大道全長公里,規劃紅線寬36米,兩邊綠化帶各20米,瀝青混凝土路面,設計等級為城市級主干道。鐵鏘大道計劃投資2.7億元,建設工期21個月,目前正開展軟基處理,已完成砂墊層填筑、完成擠密砂樁55萬米,計劃于2015年底竣工。梅澳大道2.2公里,工程總投資1.78億元,工期18個月,目前已進場施工。鐵鏘大道和梅澳大道的建設將有力的推動道路兩側土地等開發及經濟建設,改善投資環境并加快沿線公建的建設步伐,促進片區形成,進而推動新區開發建設。
新區將成城市亮麗新版圖
鐵鏘新區位于我市城區東南部,背靠資國蓮峰山山體,東南側臨沙埕港,規劃面積8.5平方公里。加快鐵鏘新區的開發建設,對拉開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格局,緩解城區交通擁擠、人口密集的壓力,構建中等規模城市,將產生重要作用。
鐵鏘新區計劃建設海濱旅游度假村、游艇碼頭、中央自然公園、紅樹林濕地公園、海上游樂園、科技館、文化(體育)活動中心等文化體育游樂項目,醫療衛生保健及社區服務項目23個,中、小學、幼兒園11所等旅游及公共配套服務設施建設。未來的鐵鏘新區將是以中高檔綠色人居為主導,以對接雙岳工業園區的總部經濟和金融服務為核心,以濱海休閑娛樂和旅游度假為活力的濱海新區。
群眾樂見美好前景
“不久的將來,我們就是城里人了!”在董江村,一位村民在接受記者的采訪時,對前景充滿了憧憬。
對于居住在新區規劃區內的群眾來說,新區的建設將根本改變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新區建設帶來的就業、創業機會,亮麗的生活環境和完善的配套設施將帶給他們城市生活的精彩。
“干部們工作做得細,晚上到家里來談心,給你描繪好前景,給你‘算利益賬’,大家聽得都很振奮。開始有些人擔心未來的安置、出路問題,這些問題,市里、街道都考慮得很充分,很到位,我們放心了。所以大家都很支持項目建設。”村民們如是說。
鐵鏘新區項目副總指揮林施筆說:“市、街、村干部都全身心投入項目建設,在做群眾的工作時,我們依照群眾的作息規律,利用中午、晚上、節日等時間,堅持用群眾的語言走進拆遷戶家中,每戶拆遷戶都去了3-4次,為他們算好‘拆遷帳’和‘利益帳’。”
“一方面加大宣傳力度,召開會議、入戶走訪,讓群眾了解項目建設的意義,明曉自己的權益;一方面是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工作機制,每次對土地的測量、登記都要求每位拆遷戶至少派一名代表前來監督,村干部點苗時我們還會派專門人員一起清點。對青苗的大、中、小等各種類別評估。對每塊地上的各種作物都進行了詳細的登記。”桐城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林國設說。
正是工作做得細,做得扎實,做到群眾心里去,鐵鏘新區建設的安征遷工作進展很順利。從項目啟動到目前,一期工程涉及6000多畝已完成5800多畝的安征遷工作,并實現了“零上訪”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