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福鼎,透著一絲滲骨的寒意。與這般清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眾多化油器工廠車間的熱度。
在福鼎市華益機車部件廠繁忙的車間內,先進的數控車床、機械加工中心、自動化總裝生產線、高精度專用機床、精密刀具磨制設備……工人們正與機器熟練地完成一次次流暢的配合。
“雖然我們已24小時輪班生產,但還有100萬臺的訂單在等著,而且訂單還在不斷增加中。”企業生產部負責人范勇躍告訴記者,隨著技術創新的深入,企業生產規模不斷壯大,并圍繞產業鏈逐步打造綜合性集團化企業,今年化油器產量已達1200多萬臺,產值約3.8億元。
高效率、高品質、高效益,創新活力釋放,為企業發展注入不竭動力。截至2013年,228家企業、135項專利、1.4億臺化油器、百億元產值,產品銷往全國18個省37個城市、20多個國家……一個個驕人數據,是我市這個全國最大的化油器生產基地寫下的發展答卷,也是對“福鼎制造”的生動詮釋。
機器換人 蔚然成風
1個車間,7個機器人,7道工序,30秒完成。
這是福建友力化油器有限公司里,代表目前國內化油器行業頂尖生產水平的加工技術——機器人加工流水線,中國業內首條!
而在此前,這些工序完成需40多名工人,花費數小時。機器人替代后,不僅生產效率大幅提高,且減少了人為磕碰,使產品更為精密。
徜徉友力,這般“機器換人”、增產增效的場景目不遐接——
每臺身價千萬的瑞士米克朗流量孔加工機,1臺能頂20個人,一天開足馬力可加工化油器流量孔2萬多個,效率超人力10倍,其產品精密度、穩定性更是人力無法企及;
自動裝配線7秒裝配1只產品,且一道一測,節省7個人力;
從日本兄弟公司引進的加工中心,一臺設備可完成10多道生產工序;
還有10個動力頭一齊加工的動力頭加工生產線、日本西鐵城超精數控車床、類機器人加工設備等,就連產品包裝線也通過設備升級省下了半個人力。
“機器換人”,淋漓盡致演繹的背后,是友力人平均每年至少1500萬元投入更新設備的大氣。
“今年的綜合平臺優勢,就是明年的競爭優勢!”公司董事長李秀峰說。在他看來,構成企業核心競爭力,設備的領先至關重要,用尖端的設備生產優質的產品,人無我有、人有我優,設備升級不止,企業活力無限。正基于此,每兩年,李秀峰都會參加日本東京的機床展,不惜重金購置先進生產設備,并頻赴德國、日本等制造大國考察,了解行業最新、最先進的動態,汲取精華為我所用,搶占行業發展制高點。
設備領先、產品領先,在化油器市場上,“友力制造”價格高出同類產品20%,仍供不應求。
“要不落后于人,就需要穩穩立足在這個行業的前沿,掌握最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不斷創新發展。”李秀峰堅定地說。截至目前,友力生產化油器突破600萬臺,產值2億多元,兩項指標相較去年均實現7%至8%的增長。
不僅僅是友力。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從“武裝”設備開始,這是當下我市眾多化油器生產企業的共識。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我市近50家化油器及配件企業共引進和購置主要的機械加工設備1860臺,動力頭3200個,主要檢測設備783臺,這些先進設備大部分均是從美國、德國、瑞士、韓國、日本等國進口,累計投資近6億元。其中,友力公司近年來此項投資近8000萬元,華益機電公司達8800萬元。自動化設備的引進,在替代了員工近3000人,大大減少招工壓力的同時,更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提升了產品質量,產業轉型升級如虎添翼。專業化、精細化、規?;l展之路,福鼎化油器產業越走越寬暢。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