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林瑩瑩 實習生陳莉莉)近日,筆者慕名來到坐落在佳陽畬族鄉象洋村鼎佳吉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基地里是雞的天下。各色的雞在抬頭可見的范圍內穿梭,耳畔清晰的雞鳴聲,空氣中卻絲毫感受不到養雞場常有的那種異味。筆者不禁納悶,是否是自己嗅覺出錯了?基地入口處高掛“生態循環,低碳經濟”的示意圖,簡單介紹了半開放式的養殖模式,卻清楚展現了“環保”二字。“我們要帶動象洋村,打造集生態化、現代化、公開化為一體的生態旅游村。”公司總經理游敬楊這樣說到。
游敬楊是個有膽識的人,抱著對農業的熱忱,他離開了原來的鋼鐵業,轉而投向生態農業。2011年11月,他注冊了“鼎佳吉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并得到了市政府和鄉政府的大力支持,引進生態循環養殖模式和特禽養殖技術。2012年10月就初具規模,現已基本完成二期建設,形成了以養雞為主、多種養殖為輔、兼作種植的規?;B殖區,是當前寧德市最規范、最生態、最成規模的養殖區,也是福鼎市首個福建省標準化養殖示范基地。
整個基地建在山坡上,海拔高,通風性好。據了解,基地布局依據地勢特點,分成上部的養殖區和下部的生活區。各個區內都設有監控,這些監控不僅利于管理,更能有效隔離養殖區與生活區,從而保障商品的來源和質量。
養殖場的雞舍內每一間同樣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交錯縱橫著天然的竹竿,另一部分則是發酵床鋪地。從工作人員口中得知,發酵床是以EM菌、粗糠、鋸末混合而成的,是基地內實現生態循環最主要的部分。雞的排泄物通過與EM菌混合分解有害物質,再通過水排出,達到凈化飼養環境的目的。這也正是只聞雞鳴,不覺雞味的原因。通過流水排出的糞便進入沼氣池,產生的沼氣能用于取暖、照明和做飯,沼液用于澆灌種植區?;貎鹊臒羲褂玫哪茉匆捕嗍钦託饽芎吞柲?。
基地內養殖的多是黑白相間的貴妃雞和色彩繽紛的山雞,據悉,雞的數量已達到一萬多只,目前主要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和親友介紹為主要銷售渠道,但已供不應求。
據游敬楊透露,2015年,基地將進入三期建設,不僅要將擴大商品產量,拓展門店、電商的銷售渠道,還要將基地往生態觀光和清潔能源方向發展。計劃開發獨具特色的陽光餐廳、植物園、自助種植區等方面的旅游項目,在傳播生態農業文化的同時,帶動象洋村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