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挑戰國際巨頭 執掌行業指揮棒
福鼎華益機電的底氣哪里來?
今年初以來,受產業規模小、產品技術含量低、企業融資難等因素影響,不少化油器企業生產不景氣。由于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爭奪市場互相壓價等惡性競爭,全國化油器行業出口也較為低迷。
近日,記者來到福鼎市華益機電有限公司的新廠區,卻看到了另一番景象。高度自動化的工廠里,新產品正源源不斷下線。據福建省化油器行業協會統計,今年前8個月,華益機電主營產品出口同比增長38.86%,利潤同比增長35.38%,目前,手中訂單已延續到2016年12月。
技術創新,帶來市場話語權
逆勢拿訂單,拼的是真本事。打開華益機電客戶名錄,一溜排開都是全球高端品牌。而之所以能夠贏得這些客戶,華益機電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儉敏認為,“靠的就是創新,有技術創新才有市場話語權”。
在化油器行業,“霧化無殘留”是一個共同追求,誰能在確保性能的前提下,把化油器霧化性能提高,誰就能以更低的制造成本,贏得更多訂單。
2009年,淘汰國內30多家候選化油器配件廠后,美國科勒公司及其部件制造商找到華益機電,提出只要“霧化無殘留”合格率達到95%就可以合作。
“當時美方的專家就住在賓館里等著”,陳儉敏帶著廠里的專家,夜以繼日,只用了六天,就交出了讓美方滿意的答案,隨之而來的是一筆簽訂至今的龐大訂單?,F在,華益機電的通用化油器“霧化無殘留”合格率達99%。
對技術研發的重視,華益機電頗有先見之明。1999年,陳儉敏就著手化油器市場的調查研究與分析。次年,他做出了一個關于企業未來的決定:轉型,將企業的發展方向從生產摩托車專門化油器轉型為開發生產通用汽油化油器。
此后,華益機電又與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天津內燃機研究所等高校、科研單位合作專門組建了高效研發團隊,其中包括高級工程師20名,本科以上技術人員100多人。
吸引優質、高端客戶的,還有華益機電的“同步研發”能力。它意味著,華益機電能夠根據主機廠戰略調整在第一時間進行同步研發。華益機電總工程師朱建玲介紹說,在一次招標中,美國科勒公司提出化油器產品一次性裝機合格率達99.99%,幾家國際知名企業都望而卻步,華益機電卻一舉中標。
舍得重金投入,才有創新迭出。從2000年開始,華益機電每年用于研發的投入都在1000萬元以上,相繼實施了國家863計劃、火炬計劃等國家級創新科技項目20多項。目前,華益機電獲得了76項發明專利,其中12項產品填補國內空白,3項產品填補世界空白;在每年國際標準大會上,華益機電作為國家通用小型汽油機化油器兩項行業標準的起草和修訂單位,代表中國企業參與了國際標準修訂,執掌了中國化油器行業標準的指揮參與權,改變了這項國際標準由美日德企業控制的局面。
正因為有底氣,華益機電才敢于在國際市場上與來自美國、日本、德國、法國的著名化油器品牌競爭,并將產品銷售到素來注重精細的德國、日本市場中去,年產值超過10億元。
“機器換人”,帶來成本紅利
“從發出指令、原材料投入到主機廠裝機等一系列過程只需90秒,從上線到下線,自動化一次性成型,比普通數控機床提速75%,產能增加4倍以上。”走進華益機電數控車間,朱建玲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已經實現數控自動化生產,各環節均由機器人來完成。
自動化改造,讓華益真切嘗到了甜頭。一臺機械手,能代替30多個工人。通過3年多的自動化改造,員工從2008年末的1300人,減少到現在的1000人,產能卻提升了50%。今年上半年,華益化油器高端市場占有率超過60%,通用高端化油器連續10年銷量全國領先。
華益的自動化,走的是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進行改造設計,使之符合企業生產實際的路子。與直接從國外購買自動化設備相比,成本大大降低。
“一條自動化生產線,從國外購買要2000多萬元,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自行設計制造,只要1000萬元。”朱建玲說,2009年開始,華益機電就與清華大學等合作改造生產線,先是嘗試半自動化,慢慢發展到全自動化。
借助于自動化的“翅膀”,如今華益機電正從制造業單體到供應鏈協同制造再到產業協同制造,逐步完成“制造—智造—創造”的轉型。陳儉敏告訴記者,華益機電的自動化建設正處于新一輪企業轉型計劃時期,目前已投入1億多元,將結合信息化、數字化深入應用,不斷優化相關流程及強化各個系統之間的對接,有效實現生產設備網絡化、數字化管理。
“未來化油器產品創新的方向是安全、節能環保、智能自動化。”陳儉敏表示,華益機電除了把主營業務做精做專、做強做久,成為行業細分市場的全球領跑者外,將啟動新一輪轉型,往新型汽車、摩托車發動機整機行業方向發展。
現在的華益機電已大舉向新型發動機全產業鏈進軍。上游,華益機電開始涉足發動機成套設備的總承包,汽車、摩托車制造業企業要用發動機,華益機電提供整機服務;下游,華益機電大張旗鼓地擴大產能,哪里要用發動機化油器配件,就往哪里拓市場。
□ 王國萍 雷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