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午7點多,福鼎市前岐鎮小岳村漁民鄭祖漲就會習慣性地坐在電腦前,開始一天的工作:養對蝦。
鄭祖漲承包的蝦塘位于沙埕港灣的佳陽畬族鄉蕉宕村,離家約有30多公里??伤刻熘恍柙诩依锎蜷_電腦,點點鼠標,就能輕松管理47畝對蝦。鄭祖漲加盟的福鼎市豐源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不久前剛剛引進了一套水產養殖智能監控系統。正是憑借該系統,鄭祖漲當上了“數字漁民”。與他一樣,福鼎已有茂泉、漁豐等7家合作社用上了該系統。據悉,這是我省首批水產養殖物聯網項目。
“缺氧危機在對蝦蛻殼時期尤為明顯。”鄭祖漲介紹說,“對蝦從蝦苗到完全長大需要30次蛻殼,每次蛻殼后,對蝦體重將會大幅增加。蛻殼時期缺氧,容易導致對蝦停止蛻殼,難以長大。同時,對蝦蛻殼后,由于身體柔軟,在水面或岸邊極易遭到鳥類等天敵的攻擊。因此,蛻殼時期缺氧直接影響對蝦的產量和品質,所以每次脫殼都是對蝦的生命難關。因此我們將目光投向了物聯網領域。”
那么,物聯網是如何“遙控”管理蝦塘的?筆者看到,打開互聯網,輸入網址、用戶名和密碼,進入數字遠程監控平臺,電子探頭拍攝的蝦塘影像就在電腦上一目了然。輕點鼠標,不僅可以360度變換視角,還能隨意放大和縮小畫面,從幾十畝蝦塘全景,到水面上是否有水草,全都清清楚楚。
有了物聯網幫忙,漁民養蝦更加科學。眼下是南美白對蝦養殖育肥季節,在信息系統上,不少漁民正忙著查詢南美白對蝦的養殖技術和增氧機使用要領。原來,在物聯網系統設計之初,福鼎市豐源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就將47蝦塘信息檔案和各類對蝦養殖要求,全部輸入數據庫。不管養殖何種對蝦,只需在系統中輸入對蝦名稱,鼠標點到具體蝦塘區域,計算機就能根據蝦塘養分與水準情況,自動分析出增氧機開啟時間,對水環境、飼料投喂、疾病診斷等進行全方位自動控制。
據福鼎市水技站站長王朝新介紹,魚塘里的水溫、PH值、溶解氧、鹽度等信息,是由事先安裝的一個個專門的“傳感器”所采集。經過數據處理后,合作社的物聯網管理平臺會以短信的方式將信息傳輸到養殖戶手機上,告訴他們什么時候該開啟增氧機、提高水溫、投放食料。
“物聯網”讓漁民嘗到甜頭。據鄭祖漲介紹,他的47畝蝦塘今年安裝了4臺水產養殖智能監控設備,第一灶產蝦24.6噸,每畝增加收入1300元,并且每個月為省電約6000元,到目前已省電費6萬多元。“有了遠程監控,我們不用天天守在蝦塘里,即便人在外地,一樣能打理蝦塘。如需要開啟增氧機、提高水溫、投放食料什么的,打個電話給幫工就可以了。”他說。
據了解,物聯網項目是福鼎市海洋與漁業局今年推出水產養殖富民工程,使用水產養殖智能監控設備真正達到增產增收優質。首先,省心。用戶可采用多種方式了解養殖池塘具體情況,比如手機、電腦等,并自動控制增氧設備,避免天天巡塘麻煩和辛苦;其次,節本。幫助用戶改變傳統養殖模式,通過智能監控,對養殖情況自動判別和操控,節能省電,每畝每月均節約電費80元;第三,增效??蓪︷B殖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尤其是水環境、飼料投喂、疾病診斷等進行全方位自動控制,畝可增收1000-1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