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小溪,清澈見底,兩岸綠草茵茵,緩緩匯入八尺門灣。小溪的兩岸分布著許許多多石材加工廠。穿過白琳鎮金山工業區的康山溪,又清澈了!
康山溪恢復清新“容顏”
康山溪,昔日的“牛奶河”如今脫下了“臟衣裳”,變靚麗了。“以前溪里都是乳白色的泥漿,就是一條活生生的牛奶河。”家住白琳鎮翁江村的蘇信建印象深刻:幾年前,每當途徑此處時,總是一片機器的轟鳴聲,路邊堆棄著許多玄武巖碎石,康山溪被厚厚的泥漿覆蓋。
8月5日,記者走進白琳鎮福鼎市玄武石材污水凈化有限公司,離廠房不遠處矗立著幾個巨大的罐體(豎流式沉淀池)在不斷運作著。而不遠處的二期工程也投入運行,污水經達標處理后,排入清澈的康山溪。
白琳鎮玄武巖產業是我市支柱產業之一。白琳金山工業區是專業生產玄武巖石材為主的產業集群區,年生產加工石板材1000萬平方米,規模以上企業35家,是我國十大石材出口基地之一。石材產業的年創稅收利近1億多元,同時吸納農村富余勞動力8000多人,增加農民收入近2億元,為白琳乃至全市的經濟發展,為農村脫貧致富做出了貢獻。然而石材廠的污水通過康山溪流入下游的翁江、藤嶼等村,給下游群眾的農業、漁業生產帶來不利的影響,給當地干群造成很大的矛盾。
“從1992年開創工業區以來至1999年,金山工業區石材企業采取每個企業建立污水循環池分散處理辦法解決污染問題,由于管理、監督難度大,石材污水直排現象依然嚴重。”福鼎市玄武石材污水凈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翁迪東說,2000年,白琳鎮投入930萬元,采取集中整治的方法,建立了全國首個規范化日處理一萬噸的污水處理廠,石材污染問題得到了初步治理。與此同時,該鎮從2005年開始,每年由石材廠補貼160多萬元給下游群眾恢復生產。同時該鎮又擴建了日處理4萬噸的污水處理工程。
“不僅不會污染下游群眾的生產,而且現在處理過的水可以直接用來養殖。”翁迪東說,污水集中處理盡管投資大,卻比企業單獨建設處理設施節約了大量的成本,且效果更加明顯。比如工業區內的建安石材有限公司,年產值上億元,原先自己建過濾池,不但治標不治本,且要數百萬投入?,F在污水統一凈化處理后,該公司只要上繳1萬多元的污水處理費,即可保證污水處理。
隨著產業的發展,石材企業的規模又擴張到如今365家,年產值20多億元。同時,石材品種也擴張到花崗巖等。這使得原有的污水處理廠還是不堪重負,污染的威脅岌岌可危。
“若正值雨季,水量過大,偶有廢水溢出,造成出水口清水不達標。”鑒此情況,該公司又實施新一輪的擴建工程,將污水處理能力提升至6萬噸,并改進了處理工藝。
記者在該企業的凈化程序上看到,石材污水到了集水池到豎流式沉淀池(中間加添加劑)再到臥式離心機最后到清水達標排放、沉渣外運?,F工程已經竣工,8月7日至8日進入調試運行階段,預計8月中旬可投入運行。“今后,我們將加強管理,確保污水處理達標排放,不讓污水外流。”翁迪東說。
□ 廖詩雄 葉菲菲
新聞鏈接:
正在運行中的污水處理廠
記者了解到,污水凈化廠原先是由鎮政府創辦的,但是由于政府的主要職能是監管,所以凈化污水廠的產權移交給白琳商會。該公司屬于非營利性的公司,礦山源頭收費是其主要的資金來源。開采的石頭1立方收取250元,小石頭是1平方收取300元的治污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