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廖寶釵) 近日,筆者在鐵鏘新區看到,在四面環山的這片新區,有一片由彩鋼瓦搭建的活動板房特別顯眼,鐵鏘大道BT項目經理部就“落戶”在這里。
鐵鏘新區位于市區東南部,北部距離中心城區約6公里,是我市城區“東擴、南移、面海、環沙埕港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長達2.8km的鐵鏘大道是新區的主干道之一。
作為加快推進鐵鏘新區建設的先行工程,鐵鏘大道將把梅澳大道和資國路有效銜接起來。該項目已列入2013年福建省重點預備項目,干道全長2.8km,總投資2.7個億,按城市道路二級標準設計。其中項目建設內容包括道路工程、橋涵工程、排水工程、管線綜合工程、景觀綠化工程、電氣工程和交通安全設施工程等。預計施工歷時630天。
“目前,鐵鏘大道項目已完成一期、二期砂墊層施工,擠密砂樁正在施工中,三期砂墊層在緊張的進行準備中,項目管理人員采取‘5+2’工作模式、工人采取‘白+黑’,24小時兩班倒連續作業趕工期,加快推進工程項目建設進程。在加快施工進度的同時,我們也非常重視施工現場安全、質量,確保全部工程達到國家、交通部現行的工程質量標準。”項目負責人馬忠旭告訴筆者。
據了解,鐵鏘大道在修建中將與新區多條主次干道相交,沿線共跨越4道涵洞,同時在一條規劃河道設置一座景觀大橋,橋梁上部結構采用30+40+30m現澆變截面預應力混凝土連續箱梁,由于三跨整聯一次性澆筑,跨中撓度大,整體重量大。在橋梁的建設中,由于橋臺的臨空面大而淤泥穩定性較差的斷面以及地形地質存在傾斜的斷面,對現場施工技術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為該橋梁施工的難點,而橋梁是整個項目的關鍵控制性工程,保證施工進度為該橋梁施工的重點。面對橋梁施工技術重、難點,項目部沒有退縮,積極組織相關專業的專家、監理、設計、指揮部等人員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共同探討,解決施工中的技術難點,確保工程項目順利進行。
據悉,鐵鏘大道建成后,將鐵鏘新區與八尺門大橋、梅澳大道貫通連接,優化了區域路網結構,緩解了城區的交通壓力,擴展了城市發展空間,為我市的城市進程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