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觀賞區、水生植物區、盆景園……走進磻溪鎮珍貴苗木產業園區——楓林綠洲,這里已是各種花卉、珍稀植物的大觀園。
今年我市圍繞發展沿海藍色產業帶、山區綠色經濟帶,突出抓龍頭、抓基地、抓科技,打出茶葉、水產、食用菌三大主導產業“牌”和蔬果、畜禽、林竹、花卉、中藥材等五大特色產業“牌”,做大做強一批行業領軍龍頭企業,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去年,我市茶農來自茶產業的人均收入2650元,增長12.8%,茶葉已成為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今年我市大力支持茶業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建設集中連片生態茶園,全市茶園面積控制在21萬畝以內。實施病蟲綠色防控先進技術,加強農殘檢測,健全茶葉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確保茶葉產品質量安全。在保持和提升“福鼎白茶”傳統優勢產品品質的基礎上,支持其他企業擴大標準化生產規模,努力拓展國內大眾消費市場和國外市場;支持綠葉茶業等龍頭企業加快現代工藝創新,大力發展茶葉深加工。此外,今年我市還加快福鼎茶葉專業市場建設,支持茶業協會、生產企業與全國各地閩東商會組建產銷聯盟,提高市場份額。
“厚殼貽貝可以實現人工育苗了。”市海洋與漁業局水技站站長王朝新告訴記者,厚殼貽貝人工育苗后,將實現該品種的可持續發展。今年,我市將進一步開發利用灣外海域,開展增養殖品種與模式研究,推進崳山島和臺山島離岸深水抗風浪網箱養殖基地建設,鼓勵龍頭企業發展灣外“海洋牧場”。
同時,我市將以設施漁業為重點,加強標準化池塘養殖、淺海設施養殖、工廠化養殖、漁業種業、休閑漁業、水產品加工、海洋生物制品等七大類現代漁業產業園區建設。并培育一批大型水產養殖、種業、加工龍頭企業,加大品牌創建力度,提高精深加工水平。
前岐雙胞蘑菇、店下杏鮑菇、平菇等食用菌已成為這兩個鄉鎮的重要農產業,福鼎曾經一度成為南菇北調的集散地。今年,我市將積極推動珍稀品種開發、設施栽培、代用料栽培技術推廣、菇棚標準化改造,大力扶持現代工廠化食用菌生產龍頭企業,帶動食用菌產業發展。目前,前岐食用菌標準化生產項目已進入征地階段。
日前,水果重鎮前岐的東魁楊梅、水蜜桃、李子已陸續上市,蔬果已成為當地的一項特色產業。今年我市大力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建設集中連片、高標準的設施蔬果基地,配套建設溫室大棚和智能溫控大棚、水肥一體化和儲藏、保鮮設施,推廣無土基質栽培、智能化控制等現代技術。大力發展蔬果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
發展特色、綠色養殖業,推進規模養殖,是今后我市發展養殖業的趨勢。今年我市將扶持年出欄萬頭以上大型生豬養殖企業改造提升和優勢特色畜禽養殖基地建設,提升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強化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和服務,推廣生態環保養殖模式,減少畜禽養殖面源污染。
林下經濟是今年我市大力推行山地農業開發的一項重要內容。今年我市按照“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產業布局,進一步加快推進林下經濟發展,努力建成一批規模大、效益好、帶動力強的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全年實現林下經濟經營面積4.5萬畝、參與戶數4.6 萬戶、產值0.8 億元,實現農民林下經濟收入年均增長8%,人均增收800元以上。
如今,花卉苗木產業已成為我市發展現代農業的新興產業之一。今年我市將新建花卉發展項目4個,建設花卉示范基地100畝,觀賞綠化苗木示范基地10000畝,力爭全年全市花卉苗木種植總面積達3.8萬畝,產值2.5億元。磻溪珍貴苗木產業園區——楓林綠洲項目被列入市級重點項目,項目規劃用地3500畝,分為觀葉植物區、實景示范區、科研實驗區等9大功能區。項目建成后將有望成為我市最大的苗木產業基地。
此外,今年我市還將大力推廣中藥材科學種植技術,加強良種繁育基地和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同時,注重品牌建設和市場引導,嚴厲打擊偽劣農資,從源頭上保證中藥材產品質量安全,通過科學有序發展太子參、黃梔子和珍稀中藥材,培育一批區域性中藥材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