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柳村林下生態農業
果樹與茶園
散養的土雞
迎著初夏的暖陽,記者走進浮柳村,連綿不斷的山野之間,成片的茶樹、果樹裝點其間;車輛順著環山公路慢慢行駛,到處都可以看見茶農們采茶的熱鬧場面,昔日雜草叢生的荒山正在不斷的變成村民們的聚寶盆。說起山里經濟的轉變,福鼎浮柳畬家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經營者鐘維兵心里樂開了花。
漫山遍野的果樹、茶樹下,一群群土雞和野雞有的在草叢覓食,有的在樹底下追逐嬉戲……所有雞在山上散養,而樹林中的蟲子、草藥等成為雞的“營養套餐”。“在山林,土雞食害蟲,不僅節約飼料,而且禽糞可肥林地,減少了投資,保護了環境,最關鍵的是林地里長大的土雞和下的蛋味道特別鮮美。加上林間清新的空氣,適宜的環境、溫度、濕度也有利于雞的生長,雞發病率降低。”看著滿山嬉戲的土雞,鐘維兵告訴記者,這樣的生態養殖模式養殖出來的土雞,肉質優良,深受消費者喜愛,同時沒有打過農藥的水果和茶葉品質都是相當好的。
說起創辦養殖場,鐘維兵說:“我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娃,就是想在農村尋找一條致富之路,帶著鄉親一起增收。”2007年,隨著生活壓力的加大,他覺得不能光靠打臨工的收入養家糊口了,于是他便開始思索如何開發農村的各項資源,后來發現養土雞是個不錯的創業選擇。從此之后便常常來到浮柳獸醫站查閱資料,并向獸醫站的林秀彬站長學習相關的土雞飼養知識。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專門觀察土雞的生活習性,體驗養殖土雞后,鐘維兵計劃著籌建自己的雞舍。
2008年,在桐城街道浮柳獸醫站的技術支持及桐城街道計生協會“幸福工程”、“小額貼息貸款”等政策扶持下,鐘維兵通過多方籌到的5萬元項目資金,創辦了優質土雞養殖基地。
作為全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鐘維兵在創業路上也曾遭遇到意想不到的麻煩。2009年,由于管理經驗不足,一周之內損失了300多只成雞,直接損失達5萬余元……對一個初創業者而言,接二連三的打擊并沒有使他喪失信心。在街道、村居多部門的支持下,合作社挺過了一次又一次困難。如今,合作社的土雞供不應求,土雞蛋的銷路也十分看好。
當問及合作社對未來的設想,鐘維兵也坦言道:“現在的社會,很多人為了賺錢快,很少再有像我們這樣耐心的用傳統方法去養殖家禽的了。因此,保證賣出的雞“夠土”的品質,及增加“更土”的產品,是我們想要做到的。我要把土雞養殖的規模再擴大一倍,爭取今年能夠賣出2000只土雞、8000枚土雞蛋。”
據了解,在桐城街道的各個村(社區)都有類似的村民創業項目,近年來已連續發放小額貼息貸款205.5萬元,幸福工程項目40萬元,幫助扶貧母親129戶,項目點覆蓋22村(社區),幫扶對象中有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商貿業、運輸業,脫貧率達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