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廖詩雄)近日,市農業局土肥站組織相關技術人員對我市2個冬種紫云英示范片進行測產驗收,平均畝產鮮草2180公斤,最高達2730公斤。同時,今年我市冬種蠶豆有望在本月豐收。我市農戶冬種作物可實現每畝1500至2000的增收。
2013年度我市實施國家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冬種綠肥3.0萬畝,其中紫云英2.0萬畝,蠶豆2.0萬畝。紫云英品種主要為皖江大葉和閩紫7號,蠶豆品種為慈蠶1號和紅日寶等。今年我市首次引進福建省農科院土肥所的閩紫7號品種,在前岐鎮武陽村余家坪和硤門鄉秦石村建立一年播種多年繁殖利用的冬種紫云示范片2個,面積100畝。
目前,該品種的冬種紫云英表現為植株高大,苗期生長快,耐蔭性較好,適應性廣,可以作為綠肥種植的當家推廣品種。
今年我市冬種蠶豆面積基本穩定在2萬畝,主要分布于店下、太姥山、龍安沿海的3個鄉鎮,種植模式為稻-稻-蠶豆。目前冬種蠶豆已全部完成摘頂作業,預計畝產可達1000公斤,約可在4月中旬開始采收。
據了解,我市自2009年實施國家級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以來,通過宣傳培訓、試驗示范和實踐,提高了農民冬種綠肥的生產積極性,農民從中得到相當的實惠,即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14%,土壤養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培肥了地力;后季水稻生產可以減少20-30%的化肥施用量,降低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