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看到貫嶺鎮工業項目區,誰也不會想到,這個生機勃勃、廠房林立的工業項目區,過去曾是長滿雜草和雜樹棍的低丘緩坡地。經過幾年努力,處于荒廢狀態的山地如今已經舊貌換新顏:寬敞干凈的大道,整齊劃一依地勢而建的標準廠房……貫嶺鎮工業項目區已初具規模。
工業上山 變“廢”為寶
走進貫嶺工業項目區,可見寬敞的大道將整個園區劃分成一個個條塊整齊的廠區,星羅棋布的各類企業顯示著近年來貫嶺鎮工業發展的良好勢頭。“這片項目區原來都是低丘緩坡地,通過不斷地開山辟嶺,填平山溝和洼地,現在已變成一個嶄新的園區。”貫嶺鎮黨委副書記鄭敬品邊說邊指了指我們身旁的歐力寶機車部件有限公司,“這個企業原本就是一個小山頭。”
走出項目區,來到不遠處的工業項目區二期。這里也曾是低丘緩坡,如今,山頭被削平了,溝壑被填高了,成了一個地勢平坦的平整地塊,修建起來的圍墻也讓各個落戶企業的劃分區域變得格外明顯。目前,與工業片區配套的路、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都在緊張地施工中。
“近年來我們充分利用高速鐵路棄渣地和低丘緩坡地,通過不斷地開山辟嶺,填平山溝和洼地,使工業項目區從無到有、由小到大逐步發展起來。”貫嶺鎮黨委書記李彤告訴記者,貫嶺工業項目區以引進汽配產業和紡織產業為主,規劃總面積1500多畝,分為兩期建設。其中一期占地面積780畝,目前已經落戶30家企業,其中16家已經投產。二期規劃占地面積726畝,已落戶企業11家。
設置“門檻” 注重生態保護
工業上山是否會影響生態,破壞環境呢?為避免這個問題,貫嶺在招商時就設置了門檻:堅持選擇無污染、科技含量高的企業入駐,并在項目區規劃建設初期就同步實施污水處理工程。預計污水處理廠竣工投產后,一期日處理量達4000噸,將在減少排放、保護環境的同時,進一步提高項目區水資源綜合利用率,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開山辟地’是發展所迫,但既然走上工業道路,就要走得有理有據,有章有法,尤其是項目區地處桐山溪上游,我們就更要順應自然,保護生態了。”李彤說,貫嶺在規劃時就考慮周全,項目落地時更是責任明確,不允許在環保上“跑冒滴漏”。
貫嶺要求項目區企業完善環保責任制,配備環保工作分管專職領導和具體環保工作人員,嚴格污染考核機制,做到專人負責,專人管理,要求企業經常性清理場地,打掃衛生死角,檢測設備,以防止故障造成污染的發生,努力從源頭上控制污染事故的發生。同時加強對污染企業的監督檢查,嚴格規范項目區企業的污水排放,確保工業污水沒有直排。
優化軟環境 筑“巢”引“鳳”
貫嶺鎮地處閩浙交界山區,而且有104國道和沈海高速等優勢。但是貫嶺鎮并不滿足于這個現狀,而是通過再造環境新優勢,全力抓軟環境建設,讓項目區真正全方位“優”起來。
投資者到貫嶺鎮辦企業,看重的是這里有一支“親商、安商、富商”的好隊伍。許多投資者在貫嶺投資,能真實感受到效率高、服務好。為更好的服務企業,貫嶺采取分組分責制,成立項目服務、征地拆遷、工程建設、審批申報、重點項目服務五個工作組,并在繼續保持對開工項目跟蹤服務的同時,執行項目服務聯絡員制度為企業上門服務,對企業遇到的難題進行專項調研和匯總,聯合相關部門,及時協調解決企業在開工建設中遇到的難題。福建同方化纖有限公司,占地7畝,該公司從項目審批到落地投產僅僅只用了八個月時間,而這就得以貫嶺的優質服務。
招商與引資是項目區的主要工作,如何使商家能來,來之能留,真正做到“你發財,我發展”?貫嶺改變過去招商方式單一的做法,通過“以情招商、以商招商、產業招商”多種形式,效果顯著。“在我們這的企業中,紡織業和汽摩配企業大部分是家族企業,一家帶著一家或者一家帶幾家入駐。”李彤說,如今進入的企業越來越多了,接下來貫嶺準備開啟項目三期、四期的建設。
在荒地中崛起的貫嶺工業項目區,經過幾年的努力,已進入健康發展的軌道。初步統計,2013年貫嶺工業產值達25.15億元,增長19.5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75億元,增長74.65%;全鎮2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24.55億元,比增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