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梯田依山而立,梯田與梯田之間一汪清水相連,四周是一片連著一片的青山。梯田上,一張張尼龍網罩在半空中,網下是一個個數十平方米大的塑料膜大棚。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寒冬里,點頭鎮后梁村的種養基地里一大片的牛蛙卻是清靜多了,他們都在大棚內安安分分地過冬。
“我們已經投入了100多萬元,一年左右即可大量收成。”種養基地負責人陳加谷說,牛蛙的食量不大,成本投入少,市場價一斤可賣到10多元,市場前景廣闊。如今,經過半年的養殖,這里總共有2000多萬只牛蛙健康成長,今年上半年即可收成。
2012年6月,陳加谷了解得知養殖牛蛙利潤可觀,市場需求量大,是個很好的農業創新項目。想到自己的老家后梁村很多農田處于荒廢狀態,十分可惜,于是他便與3個合作伙伴計劃從事農業創業項目。
陳加谷與合作伙伴一拍即合,成立了福鼎市上洋輝谷平康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他們前往具有豐富養殖經驗和消費市場的廣東考察,并與一家牛蛙養殖公司達成產供銷合作,引進牛蛙養殖項目。
“尼龍網可以防蜻蜓吃牛蛙卵,塑料膜大棚可以保溫有利于牛蛙過冬。”陳加谷說,點頭鎮后梁村地處偏僻地帶,水源清澈、無污染,擁有生態環境比較優越的天然資源,極其適合牛蛙養殖。
“要有技術人員的跟蹤指導。”陳加谷道出了養殖牛蛙的重要秘密:由于自己不是行家,牛蛙在養殖適應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疾病等諸多自己無法解決的技術性問題。于是,合作社聘請廣東一家公司的專業技術人員定期實地跟蹤指導,并聘請員工專門學習養殖,保證牛蛙養殖過程不出意外。同時,合作社還與當地的同行進行互相交流討教,豐富養殖技術。
“雖然已進入冬季冬眠期,但每天依然要投放餌料1—2次。”正在基地里面喂養牛蛙的上洋自然村陳加種說,今年年初,他以土地流轉的方式加入了上洋輝谷平康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并被聘用為長期員工參與專業養殖,一個月能掙到2000元左右,加上土地流轉加入合作社,土地流轉又可以分得到合作社紅利,比起種莊稼那是強多了。
“通過各種合作方式,可以集中發揮技術、資金、市場等優勢,規?;l展種養業,使得產業更加穩健發展。”說起今后的發展計劃,陳家谷信心滿滿。他說,有了去年的經驗,今年要擴大養殖規模,同時更想吸引更多的周邊村民自發地參與牛蛙養殖。
去年,陳加谷等人又前往南平、徐州等地考察,決定發展藍莓種植。同時,又到福安等地考察后,羅漢果種植項目同時成為今年年初的兩項重點項目。
同時,今年該合作社利用水庫資源,繼續發展黃甲魚養殖;在種植基地養殖家禽等。力爭到2015年,合作社生態農業專業基地達到500畝,并進一步加快產業品牌建設,延伸產業鏈,增強市場競爭力,把業務領域從單一養殖升級為包括養殖、種植、培訓在內的合作經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