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黃梔子產業發展面臨著許多風險,但是我市黃梔子產業發展仍具有天、地、人等各方優勢,其發展潛力不可小計。
優勢明顯 效益高
我市海拔高度、土壤成分、氣候條件都能滿足黃梔子種植,而且黃梔子對生長環境要求不高,特別在我市區域內,90%以上陸地均可種植。一年種植、三年結果、六年盛產,產量逐年翻倍,生產期一般在三十年以上。據貫嶺鎮副鎮長翁日月介紹,該鎮有株生長了幾十年的黃梔子,產量并沒有因為它的年歲久遠而下降。
翁日月說:“黃梔子不怎么挑生長環境,宜種宜管,而且我們還有優良的黃梔子品種——‘分關1號’,它的種植效益高。”據了解,“分關1號”黃梔子果皮薄、個大感觀好,梔子苷的含量達6.0%,是2005年藥典規定的3倍,且其生長快、抗病害能力強,產量高,適應于海拔50——600米區域種植。鑒于此,作為我市黃梔子種植基地的貫嶺鎮大力推廣“分關1號”的種植,在分關村、茗洋村、軍營村、貫嶺村、松洋村等建起了黃梔子生產示范和優質苗木繁育基地,并產生較好的的示范帶動效益。
黃梔子在我市不僅占據了地理和優良品種的優勢,而且它符合寧德市委、市政府新出臺的山地農業經濟開發產業扶持政策要求。據我市政協經濟與人口資源委的調研表明,綜觀近十年來的栽種情況,黃梔子是符合我市地理環境發展的農業經濟優勢項目,同時,黃梔子的管理、采摘加工與農忙季節和茶葉生產期相互錯開,勞動量投入少,茶葉生產場地和設備可利用于黃梔子初加工,既提高茶葉加工企業效益又有利于解決黃梔子初加工難題,因此,黃梔子具有巨大的發展生機和潛力。
另外,我市科技人員還對黃梔子栽種經驗進行了總結,并編寫出福建省地方標準的《黃梔子果用原材料栽培技術規范》,這也為我市黃梔子產業規?;?、標準化發展提供了扎實的基礎。據悉,目前,科技人員正在研究編寫初加工技術規范。
市場潛力巨大
黃梔子為國家首批公布的藥食兩用資源,具有清熱、解毒、降血脂等藥用功能,也是安全、生態的食用色素。在這個追求健康的時代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黃梔子除了梔子花可以食用,梔子果可以藥用和作為色素外,其實黃梔子還可以開發成其他產品,如梔子油、梔子保健產品等。這些都是我鎮邀請國內外相關專家、學者和實驗室進行研究過的。”貫嶺鎮副鎮長翁日月說。
據哥倫比亞大學、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江蘇江南大學國家食品藥品實驗室、福建中醫大學等相關專家、學者和實驗室的研究成果共同表明,黃梔子從花朵到果實,都有獨特的藥食功效。研究表明:梔子花開花期間可采摘食用,且不影響梔子結果;也可提取梔子花精油,還可用于窨制花茶、干制香包等。梔子果可作為傳統中藥,具有護肝、利膽、降壓、鎮靜、止血、消腫的功效,還可以用來生產梔子保健飲料和全谷食品。同時梔子果還可提取梔子色素、梔子苷、梔子油、梔子黃酮、藏紅花色素用于其他領域和行業,而提取各種成份之后的果渣,還可以生產各類飼料,黃梔子經綜合開發后,可完全利用,幾乎不產生廢物。
同時,黃梔子本身可廣泛栽種在屋前屋后,斜坡及缺水山地,其根系發達,對控制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具有優異的綠化、美化和花化功能,因此它也可作為城市園林綠化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