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鱸魚,今年價格創新高,一斤賣到了28元。一位浙江的客戶才從我這兒拉了2噸。”桐江鱸魚養殖戶薛富仕高興地說。近日,在前岐鎮雙嶼村的一處桐江鱸魚養殖基地,記者看到海上網箱如阡陌,漁船往來,一片繁忙的景象。
“國家花鱸良種場”、“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雙認證”、“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福建名牌產品”、“福建著名商標”等不勝枚舉的榮譽稱號昭示著福鼎桐江鱸魚科學、規范、有序的生產管理。目前,我市共有桐江鱸魚養殖網箱約2萬口,2013年前10個月,全市銷售量達8000多噸。產品主要銷往福建、浙江、廣東、北京、上海等地,部分還出口至韓國、東南亞地區。
以漁帶富促雙贏
我市在上世紀90年代培育出“南北雜交”的新品系鱸魚——桐江鱸魚。經過二十年的發展,該品種鱸魚逐漸占有穩固的市場地位和良好的消費口碑。2009年,桐江鱸魚獲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2010年,我市榮膺“中國鱸魚之鄉”稱號;2011年,首屆中國鱸魚文化節開幕;2012年,首家中國鱸魚文化博物館成立……“我們希望憑這一條鱸魚,能夠帶動一條產業鏈的興起。”市鱸魚養殖協會會長方秀如是說。
在桐江鱸魚產業興起壯大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企業、合作社、協會等組織形式進行規范化經營管理。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與萬千農戶建立了密切聯系,重點樹立桐江鱸魚品牌,以點帶面,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提高漁民的生活水平。
“我今年才加入養殖協會。通過這個協會的支持,可以從育苗場預購魚苗,養成后再賣給企業加工,再把魚苗款付給育苗場。有銷路,成本還減少。而且,還定期有技術人員給我們做指導。”市鱸魚養殖協會會員陳國輝說道。
據悉,在養殖生產的過程中,育苗場、企業、合作社會給農戶提供魚苗、漁排設施、專利技術等指導和服務,在收購成品魚時采取保價收購原則,保護農民的利益,保證產品的供應源,帶動農戶共同致富。
產品加工促發展
走進桐江鱸魚的加工企業——福建閩威食品有限公司的車間,著裝統一的工人們正忙著進行鱸魚初加工產品的包裝。
近年來,桐江鱸魚在不斷壯大養殖事業的同時,又著力拓展產業鏈條,將產品加工列為重點發展產業?,F在,以閩威食品為代表的桐江鱸魚加工企業,通過了ISO90001、ISO22000、HACCP等加工體系認證。在產品加工過程中,制定嚴格規范的生產流程。目前,主要已開發的產品有鱸魚酥、鮮烤鱸魚、鱸魚松及鱸魚頭、鱸魚段等產品。
據方秀介紹,現在桐江鱸魚的加工產業也已逐漸成熟,效益愈加明顯。在下一階段的計劃中,還將繼續往海洋生物科技領域發展,進行生物(制藥)保健品的開發,真正踐行海洋生物科技產業的開發,提升當地的海洋生物科技經濟的效益。
“我們嘗試將一些加工下腳料交由北京的科研機構進行蛋白粉等物質的提取,已獲得初步樣品。而且美國華盛頓的美福藥業有限公司也來福鼎很多次,與我們商討生物制藥的合作事宜。我相信將桐江鱸魚產業引進高尖端領域指日可待。”方秀自信地說。
文化產業促升級
“以產業的高度發展桐江鱸魚,以文化的視角品味桐江鱸魚。”這是桐江鱸魚產業發展的宗旨。桐江鱸魚的產業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已有較深的積淀。隨著時間的推移,時至今日,桐江鱸魚文化已上升到海洋文化產業的形式進行規劃。
2010年,我市榮膺“中國鱸魚之鄉”的稱號后,2011年、2012年,兩屆中國鱸魚文化節的成功舉辦讓桐江鱸魚成為了海洋經濟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的典型。2012年5月,中國鱸魚文化博物館的落成,全面展示著桐江鱸魚的歷史文化,體現著古今中外漁業技術與文化的發展和傳承。方秀說,接下來還打算將鱸魚文化產業與旅游相結合,以進一步提升產業效益。
海洋經濟時代賦予了桐江鱸魚新的時代使命,而其踐行的目標也將讓桐江鱸魚在新一輪的藍色產業浪潮中獨占一片天地,讓“中國鱸魚之鄉”在多元產業的拓展中更顯風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