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使用液化石油氣的時候,一個月要用到3.8萬元左右,現在改換成天然氣,一個月只要3萬元左右,省了不少費用。”福鼎市盈浩工藝制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振芳如是說。
今年11月份,該公司成為福鼎工業區雙岳項目區第一批推行“煤改氣”(包括燃煤、液化石油氣改用天然氣)改造工程的企業之一。如今,該工業項目區已有5家企業實現了“煤改氣”改造工程。同時,龍安、文渡等工業項目區的企業也已加入“煤改氣”改造工程行列。
2012年6月,福鼎工業園區雙岳項目區安然燃氣項目工程動工。今年10月,伴隨著我市第一批液化天然氣(簡稱LNG)在企業的投入使用,意味著傳統的液化石油氣、煤炭能源逐步淡出工業生產。“清潔能源對空氣污染物排放的控制效果明顯,這也是我市通過各種價格手段推廣清潔能源的主要目的。”市經貿局相關負責人說道。
眾所周知,從去年冬天以來,全國部分地區飽受霧霾天氣的考驗。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揮發性有機物等是空氣中PM2.5的主要污染物。其中,燃煤電廠排放量占總排放量的近50%。節能減排的壓力可見一斑。
對此,今年我國不失時機地推進資源能源價格改革,通過電價補償、排污權交易政策、水資源費的征收、調整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電價分類等多項政策措施,利用價格杠桿調節這個無形之手促進綠色發展、節能減排。利用價格杠桿,推廣清潔能源運用,推動綠色節能經濟發展,福鼎在我?。h)市中無疑走在了前面。
發揮價格杠桿,助推項目落地
實際上,使用煤炭的成本會比使用天然氣的成本會低,而且還省了不少改造的費用。那么我市是如何讓“煤改氣”改造工程成為現實呢?
據經貿部門調查,我市文渡、龍安項目集中區原先使用燃煤鍋爐企業高達44家,115臺總功率500蒸噸,是我市大氣主要污染排放物的重點區域,完成該兩個項目集中區企業清潔能源改造,將實現二氧化硫減排3400多噸,氮氧化物減排300多噸。
為了加快清潔能源改造,我市一方面積極落實國家、省等有關政策措施,減輕企業改造負擔;另一方面積極制定落實清潔能源改造實施方案,推進LNG清清潔能源項目落地。在天然氣供氣站的建設上,我市環保、林業、質監、供電等相關審批環節上給予簡化程序外,對于相關收費也給予降低或減免。
示范先行,助力推廣。今年我市積極落實一批“煤改氣”試點企業,拋出橄欖枝,拿出30萬元的技術改造財政補助。同時,對于今年10月前完成“煤改氣”方案設計并與供氣單位簽訂合同的試點企業,給予免收工業用燃氣增容費,且氣價由每立方5.15元(工業氣價)下調至每立方4.6元。
企業從改用天然氣當月起,我市對試點企業按核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收取排污費,其余排污費暫緩征收。同時,我市還負責幫助試點企業及今后實施“煤改氣”的企業向上申請節能和清潔生產補助項目資金。
在稅收上,至本月底前,對于完成“煤改氣”的試點企業和新建燃氣鍋爐供氣的新投產工業企業,經認定后,市財政按該企業次年全年稅收收入構成地方留成部分的30%補助企業用于技術改造,補助期限為1年。
發展更節約,價格杠桿讓企業更有活力
價格杠桿有效地推動我市“煤改氣”工程的進行,這僅僅是我市推行綠色節能經濟的一大亮點。為了減少固體廢棄物的排放,提高廢棄物的利用率,早在去年我市就推出利廢企業稅收扶持資金。
該資金對我市利廢企業(指鑄鋼、閥門)成立的一對一回收公司向本市企業銷售用于非不銹鋼生產的部分,按照實際繳納增值稅、所得稅、城建稅構成地方級收入的75%,補助企業用于技術改造;對向本市企業銷售用于不銹鋼等特鋼部分按照構成地方級收入的90%,補助企業用于技術改造。
該項政策的推行,僅2012年我市對福鼎市竟成建材銷售有限公司、福鼎市鼎盛金屬材料回收有限公司、福鼎市豐盛廢舊金屬回收有限公司等5家廢舊鋼鐵回收企業補助稅收扶持資金達170多萬元。
為了全面推行發展綠色節能經濟,今年我市還制定了《福鼎市2013年節能(循環經濟)工作計劃》,力爭單位GDP能耗下降到1.409噸標準煤/萬元。該計劃通過產業結構調整、重點企業管理、重點領域節能、重點節能工程、發展循環經濟、推廣節能產品技術等10多項措施示范性推進我市發展綠色節能經濟。在這些措施當中,技術補助、財政稅收支持、用電補貼等價格手段發揮著重要的“角色”。
據統計部門統計,今年1-10月份,我市萬元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累計30.65噸標準煤,同比增長13.7%;實現工業增加值129.3萬元,同比增長19.2%。按現行價格計算,萬元規上工業增加值能耗為0.24噸,同比下降7.7%。
2011年福鼎市工業園區、福建歐諾漆科技有限公司列入我省首批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單位。對此,我市每年投入一筆專項資金,用于加快發展綠色節能經濟。在價格杠桿的效應下,我市大吉剪刀、華隆金屬制品、祥大利合成革3家企業獲得2012年度福建省節能循環經濟財政獎勵項目。如今,諸如鼎坤電子、藍星玻璃、華正新能源、歐諾漆等一批綠色節能項目在福鼎工業區落地生根。同時,以冶金、鑄造、合成革、化工、建材、造紙等重點行業的節能減排措施也也紛紛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