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埕灣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飼養的珍珠雞以其肉質細嫩、營養豐富,脂肪和膽固醇含量低,而受到客戶們的青睞。
陳光設的夢想逐漸變為現實。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拼搏,福鼎市沙埕灣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經濟效益開始突顯。每逢雙休日還會有龍安、店下等周邊居民攜妻帶女造訪合作社基地體驗生活,或是游園參觀。
11月16日,又是一個星期六,天氣也不錯。位于沙埕鎮臺峰村的沙埕灣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基地的黨洋農業生態園里歡聲笑語,男女老少采桔忙。一位來此“游玩”的龍安居民告訴記者,今天好天氣,又恰逢星期六,所以帶孩子出來體驗一下采摘桔子的生活。“現在的人過膩了城市生活,空閑時間都有一種到農村體驗生活的欲望。所以我們DIY采桔活動,一經推出就得到了附近居民的響應。”陳光設說。
吸引城里的居民到果園體驗生活,這僅是沙埕灣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其中一個增收渠道和發展策略。與此同時,該合作社還擁有四季柚120畝、蜜柚150畝、柑橘60畝、珍禽5000羽、水牛120頭等,奠定了合作社發展基礎。“合作社雖然成立不久,但經濟效益還不錯。當然合作社尚屬草創期,即使賺到錢也要投入到合作社發展中去。”陳光設說。
陳光設作為福鼎市沙埕灣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在2012年4月合作社成立之初就對合作社基地——黨洋農業生態園,完成了一份頗為詳盡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第一階段即初期(2012—2017年),在完善基礎設施,保障園區生產生活正常運行的前提下,擴大果園面積及果樹品種,并合理規劃果園與珍禽立體養殖體系。……”這份“可研報告”還指出,生態農業發展按照三位一體的“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分為初、中、遠期三個階段,耗時15年實現這個發展目標。根據這份報告,15年后,福鼎市沙埕灣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將是一個集自產、加工、科研、銷售一體化,擁有20000畝的農業生態園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距離這個目標,盡管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陳光設信心滿滿。堅持這種信念的還有吳敬鐘、林喜旺、王寶員等3人,他們是同學兼朋友。各自有自己的主業,因為對農業的熱愛而走在一起。
俗話說,無商不富。老一輩農民們認為,只有經商才能改變貧窮落后的命運,當陳光設們把投資農業的想法告訴各自的父母時,其家人們表示不能理解。特別是陳光設的家人表示強烈反對。理由是陳光設在城里的一家企業上班,年薪超過10萬元,可以過個安穩的日子。但陳光設們覺得青春就應該在創業場上揮灑。這個念頭從2007年大學畢業伊始就不斷發酵。“當時我們找遍了福鼎許多地方,但由于資金、經歷、人脈等因素,事業暫且擱淺。直到去年,幾個人又把創業的事情擺上議事日程,經過一番思量,最終在沙埕鎮臺峰村黨洋創辦了福鼎市沙埕灣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承包臺峰村一片果園進行改良、復墾,開始走上創業路,并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合作社漸漸有點起色,這時父母們才認為,經過四五年時間的深思熟慮和歷練,他們成熟了,心里也默認了他們的作法。
如今一切都按照即定的軌道發展,分步實施?!踉贫?span style="display:none">g4S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