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發揮個體工商戶在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引領產業集聚等方面的作用,全省各地積極出臺扶持政策,推進個體戶向企業轉型?,F在,就讓我們聽一聽我市“個轉企”的故事。
最近,林國新心情不錯——今年初至今,他的公司銷售總額已突破500萬元,而以前開店,年營業額也就30多萬元。
林國新曾在我市開了一家專賣檳榔芋的店鋪。2011年3月,他成功實現“個轉企”,福鼎市鳳賢食品有限公司由此誕生。此后,業務量年年攀升。
“新增訂單,大多來自過去就有聯系但因我們的個體戶身份而未成交的客戶。”林國新說,“一說自己是個體戶,對方就覺得你信譽度不高,難以達成協議,加上無法出具增值稅發票,損失了不少訂單。”
不只是林國新。2011年以來,我市已有112家個體工商戶轉型為企業,涉及服飾制造、文化藝術、食品加工、餐飲管理與服務、化油器生產等30多個重點扶持行業。
轉因
為什么要給個體戶“換帽子”?數據來說話。2012年,我市共有個體工商戶1.6萬多家,在各類市場主體中占70%,但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貢獻卻十分有限,僅貢獻了18%的GDP、8%的稅收。
“如果這些個體戶中有5%成功轉型,就能大大提升福鼎民營經濟的素質,為我市經濟發展提供實實在在的增量。”市工商局副局長林鼎華說。
據悉,個體戶大多是以個人、家庭經營為主,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往往會停滯不前,面臨管理模式單一、沒有法人地位、難成規模等問題。同時,個體戶要轉為他人經營,無法變更,只能注銷或清算,發展得不到延續。
“‘個轉企’是市場主體自身做大做強的需要,有助于個體戶轉型升級,提高市場競爭力。”林鼎華說。
力推
為鼓勵“個轉企”,我市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如,工商注冊時合理降低審核門檻,實行即來即辦;金融部門采取股權出資出質、商標專用權質押、動產抵押物登記等多種方式融資,盤活企業存量資產,補充企業現金流;經貿、發改等部門從立項開始,實行定點掛鉤、專人負責、提前介入、跟蹤服務,及時解決企業在注冊登記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據統計,今年初以來,我市對“個轉企”的私營企業共辦理股權出質登記13件,涉及被擔保債權數額達5.66億元,有效緩解企業主融資難;在年檢期間,免收年檢費用約16萬元,減輕企業負擔近400萬元。
福鼎市鑫旺化油器公司是去年12月成立的“個轉企”企業。因擴大生產規模,公司資金緊張。今年3月,公司采取股權出質的抵押方式,獲得100萬元貸款,解了燃眉之急。
目前,我市還有58戶有“個轉企”需求的個體戶在等待審批。按照我市的計劃,2011年至2015年,將有500名個體戶老板完成轉型。
變化
“對我們來說,‘個轉企’后,提升最多的是經營能力。”八閩云霧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甘雪紅告訴記者,個體戶發展平臺有限,去年轉型為企業后,公司從福州、廈門、濟南招聘到10多名優秀人才,從設計到營銷有了整體提升。
甘雪紅笑言,自從換上“有限公司”的“帽子”,“給客戶遞名片、開發票,都比以前多了幾分自信”。過去很少來光顧的歐美客戶,現在會時不時到公司考察,客戶群從低端邁向中高端。轉型之后,營業額遠超以前。
讓甘雪紅更開心的是,有多家銀行、投資機構主動上門提供貸款或融資服務,公司的發展資金也充裕了。今年3月,重慶日珥投資有限公司入股八閩云霧茶業公司,從生產流程標準化、管理智能信息化、門店形象規范化入手,將云霧茶業打造為茶葉精細加工、專賣連鎖經營、茶產品研發的現代綜合型茶企業。目前,公司產品已進入家樂福、永輝等大型商超,終端網點達500多個。
據介紹,我市已有的112家“個轉企”企業,轉型一年以上的,年營業額平均增長超80%。112家企業,30家被統計部門認定為規模以上企業,18家獲評福鼎市級及以上龍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