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檳榔芋高優栽培示范基地(何坑村片區)
村民在給黃梔子噴灑藥水除蟲害
貫嶺鎮何坑村,全村耕地面積870畝,其中種植福鼎檳榔芋400多畝,產值500多萬元,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正是得益于檳榔芋這個特色產業,何坑村的廣大農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小康之路,人均純收入達到了7770元。
“這幾年鎮上對我們這些農戶進行了培訓,讓我們學會科學化種植檳榔芋,芋頭的收成明顯好了很多。”何坑村村檳榔芋種植大戶謝世培說。據悉,近年來,貫嶺鎮充分發揮特色農業優勢,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全力推進“一村一品”,大力扶持檳榔芋、黃梔子、有機茶三大主導特色產業,走出了具有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全鎮農民也走上了致富之路,去年農民純收入達8376元,比增17.8%。
重發展:建基地謀經營 提高競爭力
“分關1號”黃梔子果皮薄、個大感觀好,梔子苷的含量達6.0%,是2005年藥典規定的3倍。鑒于此,貫嶺鎮大力推廣黃梔子優良品種“分關1號”的種植,在分關村、茗洋村、軍營村、貫嶺村、松洋村等建起了黃梔子生產示范和優質苗木繁育基地,并產生較好的的示范帶動效益。據悉,目前,貫嶺鎮種植黃梔子面積達2萬多畝,其中已成林1.2萬畝,帶動全市及浙江周邊地區發展黃梔子種植4萬多畝,2012年,黃梔子種植加工業總產值1.076億元,藥食兩用的黃梔子已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搖錢樹”之一。
“我們在何坑村、透埕村、茗洋村、貫嶺村、松洋村建立了檳榔芋高優師范生產基地,在文洋村、松洋村建立了有機茶基地。”貫嶺鎮副鎮長朱國元告訴記者,目前,貫嶺鎮建立特色農業“五新”技術示范片、生產基地、展示田共10多個6000多畝。
良好的發展離不開產業化的經營。貫嶺鎮引進好口福、芋魁、曠野等5家福鼎檳榔芋食品加工企業以及福建康達、恒康兩家黃梔子加工企業,專門從事檳榔芋和黃梔子的深加工與銷售;還成立了45家農業專業合作社,溝通農戶與市場,扶持、培育了14個農民經紀銷售隊伍,讓特色農業產品走出家門,銷往全國各地。
“為更好的促進特色農業的發展,今年我們在貫嶺姚岙里工業片區規劃建設生態農業園區。”朱國元如是說。據了解,該園區將圍繞該鎮山地農業資源和特色產品的開發,扶持創建一批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銷售品牌化、運作市場化的農業加工企業,一期建設面積180畝。目前,生態農業園區的報批手續和規劃編制已經完成,已開始園區的土石方工程,已引進落戶企業1家,還有多家企業正在洽談中。
提品質: 嚴把三關 保障質量
提高農產品品質,是讓農產品賣個“好價錢”的最好方式。幾年來,貫嶺鎮注重在提高農產品質量上下功夫,帶動更多農民致富。把好選種關、種植技術關和保險貯存關,就是貫嶺鎮在保障特色農產品品質方面采取的三個關鍵手段。
據了解,在選取良種上,該鎮已建立標準化栽培技術高優示范基地及技術推廣項目,通過提純復壯等技術,提高種苗質量,防止各種病害感染。在種植技術上,該鎮邀請科技服務隊定期對基地農戶進行技術培訓,養成科學選種、水旱輪作、芋田改良、實施測土配方施肥、科學水管、合理培土等的科學種植方式,解決生產上各種技術難題;同時加強對一大批新農藥、新化肥、新耕作機械的應用,使得科學種植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畝產單產創歷史新高。在保鮮貯存上,群眾已積累了一套豐富的貯鮮及初加工技術,滿足廣大消費者的季節性需求。
“以前在種植還是管理上,我們都是傳統的方式,現在都是采用科技化的管理。比如,以前一畝地我們種植820株的檳榔芋,以為種植密度大,產量就高,其實不會?,F在一畝地我們只種750株左右,產量反而提高了。還有在施肥、澆水等方面都比以往更科學了。”檳榔芋種植大戶謝世培說,管理好了檳榔芋的產量和品質也就上去了,以前每畝產2000斤左右的檳榔芋,現在每畝產量可以達到3800斤到4000斤左右。
樹品牌:實施帶動戰略 提高影響力
“只有打造農產品品牌,以品牌引領農產品產業化規?;洜I,才能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進而促進一方經濟發展。”貫嶺鎮在發展特色農業中思路清晰。為形成品牌優勢,提高特色農產品的知名度,該鎮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強化管理使用福鼎檳榔芋“證明商標”、“原產地標志”和“中國馳名商標”,加強檳榔芋的品牌建設,強化檳榔芋標準化生產管理。同時通過舉辦“福鼎檳榔芋芋王大賽”和“黃梔子文化藝術節”,提高檳榔芋、黃梔子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支持特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發展和產品開發,促進加工增值,也是貫嶺鎮提高特色農產品影響力的有效措施之一。該鎮有4家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專門從事檳榔芋和黃梔子的深加工與銷售。其中,該鎮的福建好口福食品有限公司屬省級農業龍頭企業;芋魁食品(福建)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7月18日在福建海峽股權交易中心掛牌交易,成為我市第一家上市股權交易企業。
此外,該鎮還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檳榔芋協會和黃梔子協會作用,做好檳榔芋、黃梔子的市場開發,加大檳榔芋等特色農產品的市場話語權。汪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