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位于店下鎮店下洋的千畝高優農業示范園區內,幾十個工人熱火朝天地忙碌著,他們有的焊接大棚架構,有的安裝網兜,有的搭建育苗架。
如今,示范園內500多畝的大棚構架搭建已基本完成,育苗室、立體栽培大棚、落地栽培大棚、研發中心等主體設施已“浮出水面”,在部分大棚內,水肥管道、立體構架、風機、濕簾、防蟲網等上也馬落定。
再過10多天,今年500多畝的現代設施種植區將陸續迎來各種蔬果苗“落戶入住”大棚內。這是我市最前沿的現代農業發展的‘雛形’。
“這是草莓立體栽培區。”負責建設高優農業示范園區的恒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汪愛軍說,立體栽培草莓通過構建立體框架,草莓直接在框架上的網兜種植,實現離地種植。
“一畝的土地面積可實現2畝以上的種植量。”汪愛軍介紹,除了在構架上可以種植各類蔬果,在構架下方的空間還可以種植喜陰的菇類。這種立體栽培方式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節約了土地成本。
網兜里使用的是專門的無污染栽培基質,而非土壤,加上大棚與防蟲網的利用,營造一個相對封閉的空間,使得構架上的農作物幾乎與病蟲害“絕緣”,不但省去了農藥成本,還大大提高了農作物的品質。 “這種基質可以重復利用8年,不產生病蟲害。”汪總說。
記者看到一根根水管連接在各個立體構架之間,此外立體構架上方每隔一定距離分布著一個小設備。這是“噴滴灌”,以后農作物所需要的水分、肥料全部通過這里供應,實現水肥一體化,水肥節約化。
此外,使用大棚種植,實現人工控制溫度、濕度、光線等多種重要因素,達到“工廠化”生產,打破了傳統農業的季節性制約。
采用立體化栽培方式,在人工成本上的節省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日常管理上,一個工人可以應付好幾個大棚。”汪愛軍給記者算起了人工成本帳:立體栽培省去了土地翻耕,直接在松軟的基質上實現重復種植;采用水肥一體自動化系統以及自動化育苗系統,省去了繁雜的日常管理和操作程序;病蟲害的減少,人工防治病蟲害大大節??;最后連立體式采摘方式,都減輕了不少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
高優品種的引人也是高優農業示范園的重要“節目”。“今后大棚里可以長出4、5種顏色的彩椒。”汪愛軍說,示范園區內,將規范用地面積6000平方米作為觀光農業展示區,分兩年實施,打造草莓采摘區、名優茄果展示區、水培種植區、營養基質栽培區和QQ種植農場。
展示區內今后陸續引進荷蘭、以色列、西班牙、日本等過及北京、山東、廣東、上海等地區的番茄、辣椒、黃瓜、茄子、甜瓜等15中高優新品種。
科技元素的投入是現代農業的一大亮點,這從智能溫室育苗中心項目的投入可見一斑。該項目擬建設占地20畝,總投資250萬元,引進全自動播種育苗機、基質填混機、傳送機、覆土機等育苗設備及檢測室、恒溫發芽室等現代育苗設施,力爭建成一個集自動化控溫、控濕、控光和噴滴灌并可通過計算機遠程監控溫室內種苗生產情況的高端智能控制系統。
“計劃2015年建成,可實現年育西紅柿、草莓、茄子、辣椒、蠶豆等苗1800萬株。”汪愛軍說。
高優農業示范園區的發展,對當地農民也增加了不少紅利,當地村民從純粹的農民實現了“地主”和工人的雙重蛻變。“我們做一天可以賺100元。”店下鎮海田村農民費作汝興奮地說道,這個月他已經賺了1000多元。
如今費作汝成了高優農業示范園區里的一名工人。園區只要有活干都會優先通知到他,空閑的時候他還可以到處去打散工。而他還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地主”身份,去年他把自家2畝多土地,以一年一畝500元的價格出租給高有農業示范區。
如今,與費作汝同樣雙重身份的農民有100多戶。恒潤公司通過“兩保一分”機制(“兩保一分”即保證農戶租地租金500元、保證農民出工工資、超出定額利潤農民與公司按一定比例分成)帶動園區及周邊農戶增收。
“我們一天有70元。”海田村費阿姨沒有土地出租,同樣可以在園區當工人。僅當天,這里已經吸引來了20多名婦女就業。除此之外,還有從浙江馬站來的10多名工人參與跨省就業。廖詩雄 周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