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291.1%,35.8%,14.2%。這四個數據分別對應生產總值、外貿出口總值、財政總收入和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這些被統計定格后“飄紅”的數字語言客觀地呈現了我市上半年經濟運行開局良好:經濟穩定增長、投資拉動強勁、收入持續增加。與全球經濟低迷、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的形勢相對照,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
速度:不變的節奏與方向
毋庸置疑,近年來經濟發展的態勢和上半年的經濟運行顯示,經濟增速仍是我市發展不變的節奏與方向。
還是從一組數據說起。統計顯示,2013年上半年我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5.2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8%,與寧德市相比,GDP增速比寧德市平均水平高0.2個百分點,增速居寧德市第2位。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6.1%;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15.9%;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0.0%。
從主要民生指標來看,上半年我市城鎮居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村居民現金收入快速提高,居民消費價格漲幅趨于平穩,人民生活質量正在逐步提高。數據顯示,居民消費價格(CPI)總水平上漲1.6%,比寧德市平均水平低0.1個百分點,漲幅居寧德市第5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0元,增長9.0%,比寧德市平均水平低0.2個百分點,增速居寧德市第4位。農民人均現金收入5303元,增長14.2%,比寧德市平均水平快0.7個百分點,增速居寧德市第3位。
基礎:著力破解發展瓶頸
基礎設施建設是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統計數字顯示,上半年,我市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7.90億元,增長86.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6個百分點。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86.41億元,增長87.7%,分別比一季度和上年同期提高2.7和44.7個百分點;其中,項目投資完成67.72億元,增長91.1%。
據了解,今年我市城市建設戰役的重點是實施城市建設“三加三”工程,突出抓好桐南片區、桐北片區、環城北路三個老城區建設項目和玉塘大道及八尺門大橋、梅澳大道及鐵鏘大道、內灣大道及內灣大橋三個新城區建設項目,著力推進海灣新城、百勝新區、鐵鏘新區等一批新城建設項目以及中山南路、桐北、技校等舊城改造項目,進一步完善城市交通路網建設和供水、供氣、排水設施建設,加強城市園林綠化和夜景景觀建設與管理。在推進新區建設中更注重新區市政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合理控制建筑密度和容積率,引導公共建筑相對集中建設,以提升城市品位;舊城改造更注重保護歷史風貌,完善城市功能,增加休閑活動空間,并計劃建設2至3條城市慢道。
市場:不斷激發新的活力
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達地區,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共同點,那就是企業成為提升經濟實力、加快發展的重要支撐。這一點對我市來說也是如此——要實現更長時期、更高水平、更好質量的發展,必須激活市場主體發展新活力。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市工業生產較為平穩,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速一直保持在20%-22%之間,規上工業增加值保持在19%左右,對我市經濟的發展起到“穩定器”的作用。上半年,全市29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294.60億元,實現增加值75.97億元,分別增長21.9%和19.4%。
此外,我市外貿出口也保持成倍增長。1-5月,全市外貿出口總額1.68億美元,增長2.9倍,比上年同期提高312.0個百分點。上半年,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485萬美元;新批三資企業1家,合同外資額1562.70萬美元(1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金融作用的凸顯也成為我區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51.58億元,比年初增長9.6%。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286.20億元,比年初增長8.2%,比3月末提高4.5個百分點。這意味著銀行資金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在持續加大。 □ 沙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