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烈日炎炎,站在福鼎市管陽鎮鎮天竹村村民吳良圍的天梅水果專業合作社基地,放眼望去,山頭上松木、杉木林立,山腰梯田上一片片桃林、雪梨碩果累累;溝壑中的太子參、西瓜在綠叢中星羅棋布。
8年前,這里還是個雜草叢生的荒土,層層土嶺山丘像疊起來的幾塊“土疙瘩”。農民在此“種了土豆種地瓜,年年都是老樣子”。如今,土疙瘩成了金疙瘩,在吳良圍的帶動下,全村山地農業綜合開發800多畝,畝均純收入超過3000元。
雖然目前山區多數還欠發達,但困難在山,潛力在山,希望也在山,管陽鎮因地制宜,宜糧則糧、宜果則果,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做大做強特色農業產業,帶動農民增收,涌現出了以糧食、茶葉、林竹、畜禽養殖、藥材、園藝、果蔬種植為主的專業合作社40家、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200余家,作出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益嘗試。
管陽鎮堅持用工業化理念經營農業。為了基礎糧食產業穩定發展,提高機械化生產水平,管陽鎮大力改進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引導農民購置適應山地農業生產微耕機、采茶機等各種精耕機械有378臺,同時引進省種子站紅米“金農3優3號”新品種在西昆村建立300畝紅米示范基地,畝產達900~1000斤,采取230元/百斤的保護價進行收購,畝產值達2000多元。
小生產對接大市場,抱團謀發展是出路。管陽鎮大力引進與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協會和合作社發展,通過積極培育扶持茶葉、蔬菜、園藝等農產品生產,促使特色農產品生產不斷發展壯大。茶葉是當地區的特色,為此該鎮著力打造高山茶葉品牌,提高茶產業的品質和效益。去年,福大、品福、西昆紅等三家茶企業被評為福鼎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品品香和福大、綠葉、品福、西昆紅、孔家作坊等一批茶葉公司以及福建石福實業、豐潤生態農業公司等相繼在管陽鎮建立生產、加工基地,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組織+基地”的模式,引導農戶進行標準化生產,農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如今,河山茶場列為全國十大白茶生產基地之一。
管陽鎮畜禽養殖主要以生豬、雞鴨和肉兔為主,全年肉產量約875噸,其中全年出欄生豬約8800多頭,產肉約660多噸,家禽出欄約12.5萬羽,產肉約148多噸。近幾年,由于人們生活和營養觀念的改變,兔肉以其"四高四低"的特性而受到歡迎,有較好的市場,肉兔養殖正逐漸流行起來,目前全鎮蓬和肉兔養殖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養殖戶約17戶,主要在徐陳、西陽等村,品種以閩南黃兔為主,有種兔約3080多只,年出欄15萬只左右。徐陳村苗木花卉專業合作社,利用肉兔肥料種植花卉,帶動周邊60多戶群眾開展花卉種植通過一年的運作,入社成員比沒入社成員人均收入多增加20%。
推動經濟林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林木。如豐潤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在秀貝村購買移植紅花油茶大苗2.3萬多株,種植油茶林2000多畝,繁育紅油茶苗50萬株,開種防火林帶18公里,發展林下經濟在油茶下套種太子參、西瓜、馬鈴薯,帶動村民發展立體生態農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天竹園農業專業合作社,利用荒山資源,開發高山蜜桃1.05萬株、高山雪梨1.6萬株,套種太子參與白術等中藥材140畝,并計劃2015年發展四川絡山紅心獼猴桃350畝,帶動周邊30多戶群眾實現了增產增收目標。
通過連續多年的山地農業綜合開發,管陽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生態各方面效益均有顯著提高,當地農民嘗到了農業綜合開發帶來的“甜頭”。如西昆村引進省種子站的紅米新品種,建立300畝紅米示范基地,出產的紅米營養較為豐富,口感好,市場和價格比較好,今后將逐步推廣并擴大種植面積;大力打造休閑旅游農業開發項目,于2009年引進金塘山莊旅游休閑項目,總投資2000多萬元,開展農家樂,戶外漂流拓展運動,成了群眾休閑娛樂健身的好去處。 本報記者 雷順號 林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