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5月份,剛剛引進3臺注塑機。”福鼎市永盛工程塑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鄭舟介紹到,這是一種自動循環系統設備,不需要人力粉碎原料,并可實現自動上料、自動成形、自動起件、自動回收廢料等工序。
“如今一臺機器可以頂兩個工人。”鄭舟說,自2010年開始,該企業通過更新設備,投入20多臺自動化生產設備,克服了早期設備小、簡單以及易發故障的弱點,大大提高產品質量的同時,也提高了40%的生產效率。
福鼎市永盛工程塑料有限公司2006年在山前鐵塘里工業區投產后,及時掌握到化油器市場的前景,從原先從事電視配件生產,轉型為為國內大中型化油器、摩托車生產廠家提供定點塑料配件。
“去年產值達到2000多萬元。”鄭舟說,作為化油器產業鏈之一的企業,近年來不斷加大技術投入,著力于企業轉型升級,先后建起一套完整的模具加工設備、從國外引進自動化電腦控溫注塑機等先進設備,成功實現了企業轉型升級。
這是近年來山前街道致力構建化油器產業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采取有力措施,及時配套出臺了《福鼎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閩東電機電器千億產業集群發展措施的實施意見》等配套政策,成立省級化油器行業協會,建立省級化油器質量檢驗中心,設立化油器及通機產業發展基金,獎勵化油器企業加大對高新技術、高端人才、高水平研發機構的投入和引進。
目前山前鐵塘里工業小區38家以化油器為主的企業均不同程度地實現技術升級,并獲得良好效益。
“由于化油器的門檻低、投入資金少,近年來,化油器企業迅速發展,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利潤空間越來越小。從事通機生產,對技術、零部件、資金、業務量以及市場風險等因素的考驗很大,然而市場前景也很大。”福鼎市明輝動力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德華說,該公司從生產化油器成功轉型為通機生產。
走進“明輝”生產車間,里面堆滿許多零部件,生產的流水線也沒有大型的機械設備,只有工人在平臺上進行零部件組裝。
“我們只負責通機的組裝,零部件由其他廠家提供。”陳德華說,公司已經掌握了整機組裝技術、產品外觀設計技術等整機生產核心技術。
生產通機、通用化油器是我市大力鼓勵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個大方向之一。目前福鼎市明輝動力機械有限公司的產品涉及割草機、破冰機、采茶機、地鉆機、修剪機以及鏈鋸機等30多種品種。產品全部出口到東南亞、歐洲等地,實現近7000萬元產值。
與明輝企業一樣,如今入駐山前鐵塘里工業區的福鼎市光大通用機械有限公司、福鼎市雙飛通用化油器有限公司、福鼎市創新動力設備有限公司等化油器企業對產品進行轉型升級后,開發出更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產品。
除了原有產品的轉型升級外,福鼎市捷龍模具壓鑄配件有限公司更多是做“改行”的生意。該公司原先主要生產化油器壓鑄配件,轉為生產汽車空調壓縮機配件。
“如今,汽車市場的潛力巨大,國內許多汽車配件都得從國外進口。”福鼎市捷龍模具壓鑄配件有限公司經理王光耀說,如今公司現有產品領域已涉及汽車、摩托車、機電、電子等各種行業,而化油器的產量占公司總產量的20%左右。
近年來,我市積極鼓勵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推進化油器產業分解成眾多零部件的生產環節,發展與生產化油器配套的模具、壓鑄、銅件、沖件、塑料件、柱塞、針閥等各種配套件企業,形成了配套完善的產業鏈和專業化分工合作網絡,形成較為完整的化油器產業鏈。
山前鐵塘里工業區在政策效益的推動下,目前已形成了以模具、壓鑄、塑膠、汽摩配件、機車部件、通用機、合金制造等為主的化油器產業鏈,僅規模以上的企業就占了10多家,實現了化油器產業鏈的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