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琳鎮四抓手積極推進山地農業經濟發展:一是抓組織領導。將“三農”工作作為一項戰略性重點工作,每年都召開專題會進行研究部署。鎮財政每年列支300多萬元用于農林水事務,其中農業科技投入30多萬元。整合鎮農業服務資源,設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便民農業服務綠色通道,為群眾和企業提供農業技術、信息、政策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務。積極發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建設,初步形成翁江茉莉花、大賴南山柿、翠郊臍橙等七大農業生產基地,并輻射帶動周邊村發展。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技能培訓,每年舉辦名優水果種植、高產優質茶葉栽培等實用技術培訓班20期。加大農業基礎設施投入力度,近年來先后實施了翁江、沿州、白巖三條海堤和金堰水庫以及翠郊、康山、小白巖三座小山塘水庫的除險加固,不斷改善農業發展條件。
二是抓載體構建。將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作為富民增收,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對接的有效形式,堅持在強化扶持、加強宣傳、主動服務、典型培育四個方面下功夫,為農民合作組織發展創造良好環境。目前,全鎮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32家,在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和帶動周邊群眾發展生產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三是抓龍頭驅動。堅持以工業化、市場化運作的理念謀劃山區農業的發展,化資源優勢為經濟效益。目前,全鎮發展翔安竹業、裕榮香茶葉、富民生態養殖等寧德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天鼎茶葉、綠源茶葉等福鼎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其中,翔安竹業有限公司年生產加工毛竹產品50萬平方米,帶動本地毛竹復墾500多畝,周邊毛竹原材料由過去每百斤不足18元提高到現在每百斤33元,產業鏈延伸至磻溪鎮、柘榮縣乍洋鄉等地;裕榮香茶葉有限公司擁有茶園3500畝,帶動茶農近千戶。這些企業在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為我鎮農村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是抓特色發展。在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山地農業產業發展的過程中,逐步確立起“以茶產業為支撐,以名優產業為補充”的發展思路。作為福建三大紅茶之一“白琳工夫”的發源地,我鎮現有茶園面積近3萬畝,落地茶企39家,年加工茶葉3300噸,紅、綠、白茶產量均位居全市前列,產值達1億多元。為進一步推進茶產業的規?;l展,我鎮積極筑巢引鳳,規劃建設占地面積600畝,集茶葉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翁江茶葉加工集中區。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園區總體規劃并與綠雪芽、綠源、春隆等5家茶企簽訂入園協議。在全面抓好茶產業發展的同時,做大做強名優水果、水產養殖、金銀花、茉莉花、家禽家畜等特色優勢產業。其中,全鎮金銀花種植面積2000多畝,實現年產值1600萬元,玉湖金銀花專業合作社依托金銀花中藥價值制成金銀花茶,并成功注冊“雷司令”金銀花茶商標,被評為“中國生態農業千縣萬畝示范基地”;翠郊臍橙作為2002年從省農科院引進來美國臍橙51號品種,通過十年培育,形成種植面積1200畝初具規模,產品暢銷閩浙市場,年產值近800萬元,被列入我市“五大輻射基地”示范推廣。 (本 辦 李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