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新型的金融組織形式,村鎮銀行發揮其機制靈活、決策簡便等優勢和重點面向農村的戰略定位,對改善農村金融市場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的局面,助推農村經濟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落戶我市的恒興村鎮銀行成立于2010年6月,是全省第三家、閩東地區第一家創辦的村鎮銀行。值該銀行成立三周年之際,帶著恒興村鎮銀行的成立與發展、在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以及未來的發展戰略等問題,記者日前專訪了該銀行董事長余孝島。
成立三年實現跨越式發展
記者:請余董事長簡單談談恒興村鎮銀行的情況。
余孝島:恒興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正式啟動籌建,2010年6月8日正式對外營業,由浙江蒼南農村合作銀行作為主發起人征邀其它8家企業法人共同發起設立。成立以來,我行堅持市場商業化經營原則和支農、支小差異化經營理念,把戰略重點放在“三農”方面,業務拓展主要瞄向小農戶、小商戶和小微企業,積極拓展生存發展空間,使我行在較短時間內“信貸面積”迅速擴展,也逐步培育和發展了一批核心客戶群。截止今年5月底,我行各項存款余額5.46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0.53億元,存貸款首超十五億元;其中涉農貸款8.45億元,占比80.25%,農戶貸款6.30億元,占比60.00%。三年來累計上繳各類稅利達3600多萬元,并連續兩年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納稅“功勛企業”,被國家銀監會、福建銀監局評為2012年度“農村金融服務先進集體”。
這是從自身發展的縱向視角看恒興的三年發展歷程。從橫向看,至2012年末,福建全省已開業村鎮銀行10家,各項存款余額18.7億元,我行占13%;各項貸款余額25.9億元,我行占38%;利潤8260萬元,我行占75%;支農貸款占貸款總額的68.7%,我行占77.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當年繳納財稅3450萬元,我行占比52%。從數據上看,我行總體發展位居全省前茅,各項綜合指標列全國前四十名。
為助推地方發展奉獻一份力量
記者:恒興為什么選擇落戶福鼎?創辦三年來,在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上發揮了哪些作用?
余孝島:福鼎地處閩浙交界,長期以來,福鼎蒼南兩地人緣相親,文化經貿往來密切。尤其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進一步發揮區位、旅游、港口三大優勢,大力實施“工業立市”、“旅游興市”、‘海洋強市”,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城鄉建設日新月異,成為閩東北地區最具活力和發展后勁的區域之一,也夯實了福鼎作為海峽西岸經濟與長三角經濟區合作與交流的前沿區域的重要戰略地位,從而為村鎮銀行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無論從地緣優勢、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作為由蒼南農村合作銀行作為主發起行成立的恒興村鎮銀行,落戶福鼎是最佳選擇。
說到三年來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我想主要有以下有個方面的體現:
一、培養競爭性,形成“鯰魚效應”。村鎮銀行以中、小、微、農為市場定位,把戰略重心放在農村,發揮村鎮銀行機制靈活、決策簡便等優勢,促進農村金融市場形成良性競爭,對福鼎金融服務體系的改善和金融服務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就當地群眾而言,因為有了競爭,有了可比性,向銀行申請貸款,少了以前的顧慮和膽怯,多了幾分自信。
二、突出先進性,引進全新金融服務理念。我行積極引進溫州金融改革成果,堅持市場商業化經營原則,樹立貸款主動營銷理念,改坐等上門為重心下沉,主動走訪了解掌握客戶需求,主動提出貸款意向,甚至送貨上門;同時不斷創新金融產品,以適應客戶需求。我們力求做到貸款“零門檻”,希望看到農民、市民只要有資金需求,就想到銀行、走進銀行,并獲得貸款。
三、發揮推動性,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我行的設立,不僅豐富福鼎金融機構的類型,增加農村金融供給渠道,有效緩解了銀行機構網點覆蓋率低、金融供給不足、競爭不充分等問題,更重要的是我行堅持“支農、支小”的市場定位,持續加大對“三農”的信貸供給,既解決了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因審批嚴格、手續繁瑣、門檻高而對“三農”和中小企業支持不足的問題,又緩解了福鼎資金緊張局面,推進福鼎農業產業化進程,為福鼎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添磚加瓦。
四、堅持草根性,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村鎮銀行是名符其實的草根銀行、平民銀行。我行堅持服務“三農”的宗旨,立足縣域農業和農村經濟,深入鄉鎮、扎根農村,瞄準農業、服務農民,通過貸款發放,激活農民競爭意識和創業意識,促進增產增收。如2012年,我行共為店下鎮發放小額農戶貸款4276萬元,不僅解決當地農民生產資金的燃眉之急,更促進當地當年糧食增產12.9%,人均農民增收300元;為貫嶺鎮農戶發放貸款280戶、1865萬元,推動當地黃梔子、檳榔芋的豐產豐收。2012年春季,點頭茶企融資面臨困難,為保護茶農積極性和茶產業健康發展,我行根據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主動與點頭鎮黨委、政府和茶葉協會聯系,由茶葉協會牽頭,以點頭茶企業之間聯保的形式進行組團貸款,短短十天內共發放貸款5200萬元,為當地茶葉生產注入金融服務“及時雨”,促進點頭茶葉銷售量和價格齊升。
五、發揮盈利性,增加地方財政收入。三年來,我行已累計上繳地方財政各類稅利達3600萬元。今后,隨著我行的進一步發展,對地方財稅貢獻還將持續增長,如果能面向閩東地區設立網點,福鼎金融總部的優勢將得到進一步發揮,其財政稅益必將呈幾何式的推進。
此外,我行還通過搭建金融服務平臺服務招商引資工作、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等方面發揮引領性,助推和諧福鼎建設,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暢通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血脈
記者:作為我市第一家村鎮銀行,恒興村鎮銀行在支持“三農”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哪里?
余孝島:我行堅持把戰略重點放在“三農”方面,致力為農村推進強村富民之路、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提供金融服務支持。為此,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積極移植主發起行先進經營理念和運行機制,特別是引進積極營銷貸款的理念,率全市之先,建立農戶信用檔案制度,促進農戶貸款有效擴面增量。目前,共建立農戶信用檔案5000多戶,農戶貸款余額達 56066萬元,占貸款總額的56.92%,其中種養殖業農戶受惠戶數近1500戶,累計發放貸款1.85億多元。
二是成立農村金融服務中心,開展“農村金融服務促進年活動”,共與14個村簽訂銀村共建合作協議,并確定第一批五個信用村,促進農村金融環境的改善。
三是推廣“新家園”貸款,創新開辦“新農寶”業務,支持巖前村農房改建,目前正進行硤門鄉核電新村貸前調查工作,將于近期發放貸款。
四是積極爭取辦理婦女創業貸款,調動婦女創業積極性,累計發放貸款152戶、金額1998萬元,并為她們爭取90.95萬元的中央貼息。
五是針對農戶貸款擔保難等問題,推行農戶+公務員、農戶+致富帶頭人、農戶+公司、村干擔保、農戶聯保等靈活擔保策略,有效解決貸款投放的瓶頸問題。
和其他機構不同的是,我們沒有固定額度,客戶需要多少,我們通過調查,給予一戶一個額度,另外還款也針對當地農業、漁業、養殖業的生產周期靈活制定。我們相信,沒有不還款的客戶,只有做不好的銀行。
堅持為“三農”服務的發展方向
記者:恒興村鎮銀行對未來的發展有什么打算?
余孝島:總體上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業務經營為中心,以防范風險為重點,以改革為動力,以服務“三農”為方向。著力強化業務拓展,提高經濟效益、服務水平、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著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員工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員工素質,增強綜合競爭能力。各項存款、貸款規模和利潤都要有新的突破。
一是堅持為“三農”服務的方向。繼續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主題,堅持為“三農”服務的方向,抓住不可多得的發展機遇,大力組織資金,擴大市場份額,在實現各項存款穩步增長的基礎上,根據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突出支持“三農”發展這一重點,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致富和農村現代化建設做好金融服務工作。在國家經濟金融政策引導下,大力支持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創新服務方式,努力拓展小額農貸、聯保貸款等品牌服務,滿足農村各類經濟主體的資金需求,助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支持農村經濟發展中實現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是進一步樹立良好服務品牌。“恒基偉業、興于服務”,讓客戶滿意,形成良好口碑,建立服務品牌,是我行戰略目標實現的關鍵。我們提出要打造“有夢想的銀行”、“有效率的銀行”、“有誠信的銀行”、“有責任的銀行”,提出打造“福鼎首家總部經濟銀行”、“真正的草根銀行”,既是為實現自身發展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雙贏”而確立的奮斗目標,同時也是為了樹立更優良的服務品牌。我們提出, 要創造福鼎金融服務第一的“恒興速度”品牌,做到:服務效率要高,柜面和貸款服務效率快,對市場變化反應快、產品開發推廣快;社會效率要高,追求信貸資金投入的高效率和社會的普惠率;自身效率要高,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提高自我管理效率,加強成本管理,提高銀行經營效益,實現社會效益和自身收益的雙豐收。
三是加大建立網點力度,擴大機構輻射面。積極爭取銀監局、人民銀行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在經濟較發達的鄉鎮建立營業機構,擴大營業覆蓋面。我行規劃到2016年末,營業網點達到10個以上,實現各項存款30億元,各項貸款50億元,營業收入超5億元,利潤超3億元,年繳財稅超億元,達到全市中等以上銀行業機構水平;貸款客戶數2萬戶,建立100個支農信用村,讓農民借貸款就如取款一樣方便。
四是強化隊伍建設。一要加強對現有員工的金融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培訓,增強現代金融意識和業務素質,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優質服務客戶的能力。二要嚴把人員準入關。提高員工的學歷層次,以適應金融創新發展的需要。三要進一步完善領導干部競聘制、全員勞動合同制,努力建設一支真正能適應現代金融企業要求的高素質的員工隊伍。
五是強化環境建設。認真做好服務,努力創造優秀品牌,更密切融入福鼎經濟社會發展,力爭做出更多更大貢獻,不斷提高我行的社會知名度,爭取得到社會各界更大程度上的認同和支持。同時進一步加強與政府、監管部門及發起行的聯系、溝通,爭取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幫助,為我行的穩健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