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蔡雪玲)“自己種地啥都得操心,種子、地膜、化肥每一樣都得親力親為,現在將土地入股到康禾植保合作社,由合作社全程承包經營——-機械化育秧、機械化插秧、機械化收割、統防統治,省心多了。”5月24日,說起土地流轉,福鼎市店下鎮種糧大戶林基設深有感觸地說:“以前200畝秧田噴一次農藥,5個人出工需要4天,每人每天需要支付工錢150元?,F在合作社采用噴霧機只需1小時,效率高又節約了成本,還提高了產量,去年多賺了6萬多元”。
店下鎮是福鼎市產糧大鎮,全鎮糧播面積4.5萬畝,蔬菜2.2萬畝。近年來,該鎮緊緊圍繞特色產業發展,探索優化資源配置,促使農業高效化的新路子,規范有序推進土地規模流轉。該鎮成立了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各村相應成立了農村土地流轉服務站。鎮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負責土地供求信息發布、流轉合同鑒證、檔案管理、政策咨詢服務等工作,村土地流轉信息員負責信息收集及具體的土地流轉入戶工作。截至目前,全鎮共流轉土地8500畝以上,占該鎮耕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農村土地流向種糧大戶、農業種植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占60%以上。其中糧食種植面積在30畝以上的農戶有110戶,人均純收入在15000元以上,比其他農戶高出60%以上。
康禾植保專業合作社、綠源蠶豆專業合作社合作在店下、嵐亭、東岐三個村通過土地統一委托流轉的方式租入水田1500多畝種植水稻、蠶豆,兩個合作社各自發揮優勢,康禾植保負責病蟲害統防統治、糧食生產種植,冬閑時由綠源蠶豆專業合作社種植蠶豆,土地流轉租金雙方共同分擔。店下鎮農技站站長陳光敏說:“種完兩季水稻又種蠶豆,土地流轉激活了農田資本,體現了寸土寸金的無限魅力,使一批批農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土地規?;s化經營,不僅有利于推廣應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技術,還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就業和轉移。海田村村民費庭紙夫妻2人為西紅柿種植大戶務工,半年時間二人工資收入約為15000元,加上田租收入及農閑時的務工收入約為50000元左右,比土地流轉前的年純收入25000元,翻了一倍多;亥窯村的蘭承賢、雷秀鳳夫妻二人在綠盛菌業合作社務工,年純收入60000多元,在家門口實現了務工。
土地流轉盤活了土地,加速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目前店下鎮海田、嵐亭一帶已形成千畝的大棚蔬菜生產基地,在綠盛菌業專業合作社帶動下,周邊群眾發展了200多萬平方尺食用菌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