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們竹洋合作社引進高山霧茶、烏牛早茶等茶業新品種,今春茶葉一斤達100多元,產量比往年增收15%,我家茶業收入就達10000多元呢。”竹洋村茶農陳阿姨樂呵呵的告訴我們,雙手正在有節奏的采摘自家的茶葉。在蓮峰茶業有限公司與竹洋農業種植合作社的帶動下,竹洋村家家戶戶都或多或少種植茶業,以增加收入,今春戶均收入可增加3000多元。
疊石鄉是典型的山區農業鄉鎮,近年來,鄉黨委政府立足鄉情,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將分散的小生產農戶組織起來,實施“一村一品,多村一品”戰略,在蘇山村成立了油茶種植基地;在丹峰村成立了檳榔芋種植基地;在里灣村成立了竹柳種植基地,在竹洋村成立了茶葉種植基地,發展高山霧茶、油茶、竹柳、檳榔芋等符合山區生長的綠色生態農作物,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和脫貧致富。
“我們去年通過與福鼎湯霸王企業掛鉤,種植出來的檳榔芋,銷路有保障,降低農民生產風險,提高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今年我們擴大了基地的規模,種植了650畝的檳榔芋,現在已經開始種植了,今年肯定會有個好收成的,種植戶每戶至少可增收5000元。”丹峰村村主任黃崇專望著一大片的檳榔芋基地,好似已經看到了一個個已經成熟的檳榔芋大豐收的場景。
鄉黨委書記施增敬說:“疊石鄉作為福鼎的水源保護區,企業經濟的發展受到限制,但是沒有這水,還有這山,我們充分利用疊石山地資源的優勢,發展綠色生態農業,通過黨委政府聯系,引進掛鉤公司,扶持基地發展,一樣可以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一樣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改善農民的生活條件,推動我鄉的經濟社會發展。”
“在閑林農業有限公司的幫助下,我們開墾了自家的山地,種植了油茶,這一大片的山地,都種上了,三年后,就有收成了。”蘇山村村民林伯伯說。“作為殘疾人,我們外出務工難,閑林公司送來的油茶苗,讓我再次看到了幸福生活的前景,期待能有個好收成。”
疊石鄉分管農業的副鄉長說:“我們通過引進閑林農業有限公司,讓公司幫助村民組建了油茶專業合作社,有效利用和開發荒山荒地,公司還向村民贈送了油茶苗10000株,種植油茶5000畝,預計兩年后,年增產130萬元。規劃到2015年全鄉油茶面積達到3萬畝,以此帶動更多農戶發展油茶。”
疊石鄉將特色農業發展作為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近年來,該鄉以公司掛鉤為保障,通過農業招商,引進公司,合作共贏,帶動農戶發展特色農業。在發展上,以產業化經營為基礎,該鄉成立了4家農業專業合作社,積極組織農戶形成種養聯合體,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
此外,為了加強特色農業的技術含量,疊石鄉充分借助農家書屋、舉辦農業種養殖培訓班,培養農民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實施,初步形成優勢產品有基地、規模生產有標準、帶動農戶有效益的農業新格局,特色農業成為農民致富的“助推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