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鄧宗銘 周元和)拖拉機在田間歡快地來回奔跑,成片的蠶豆枝葉在隆隆的機聲過后瞬間便不見蹤影,緊隨拖拉機后面的是成群的白鷺在捕食昆蟲、追逐嬉戲……這是5月6日筆者在福鼎市店下鎮廣袤的田野上見到的別樣風景。
“種植綠肥特別是冬種蠶豆這種經濟綠肥是農民節本增收,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綠肥不僅能為土壤提供豐富的養分,使土壤中難溶性養分轉化,以利于作物的吸收利用,還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性狀,促進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對改良土壤有很大的作用。”福鼎市農業局土肥站的農技員說起綠肥顯得滿臉興奮。據悉,福鼎市去年冬季種植的 2.6萬畝綠肥作物紫云英和1萬畝的冬種蠶豆已獲豐收,眼下正進入壓青回田時節。3.6萬畝的田間綠肥成了農民喜愛的“農家寶”,為今年春耕生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為提高土地肥力,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后勁,福鼎市農業部門把發展冬種綠肥生產作為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改善生態環境、推廣低碳農業、推進節能減排和確保糧食生產穩定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來抓,通過近幾年的不斷試驗示范,選擇冬種蠶豆和紫云英作為推廣主打品種。采取示范引導、輻射帶動,引導農民群眾充分利用冬閑田,大力發展綠肥種植。據測算,種植一畝綠肥的肥量相當于尿素 15公斤、氯化鉀10公斤、磷肥13公斤,種植一畝綠肥可為農戶減少化肥成本60~80元。通過推廣綠肥種植,不僅降低了農民生產成本,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保障糧食生產安全,還能改善土壤結構,有效提高農田再生能力,對保護生態平衡起到很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