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詩雄
“現在我在基地采摘西紅柿,一天可以賺50元,田地租給公司一畝地也有700、800元的收入。”4月5日,佳陽鄉蕉宕村的蘭升童一邊采摘西紅柿一邊跟記者聊道。
兩年前,福建綠盛果蔬合作社在佳陽鄉蕉宕村成立面積500畝的大棚果蔬生產基地,種植大棚西紅柿,每年可創收400、500萬元。
基地的落戶,給蕉宕村長期以水稻種植為主要收入的村民,帶來了新的增收模式。農民一邊將自家的土地出租給公司,種植蔬果;一邊在公司從事務工勞動,從而有了雙份收入。
“以前,種植水稻,一整年賺不了兩三千塊錢。”如今鄧招星也將自家的100多平方米的土地出租,還可以脫身外出打工。
“現在村里,已經有200多戶農戶將土地出租出去了。”公司的一位員工告訴記者,這些農戶中,還有數十位在公司從事蔬果的種植和采摘,大大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和福建綠盛果蔬合作社一樣,如今在我市的店下、太姥山鎮、前岐、貫嶺等農業發展大鎮,不少農業專業合作社采取了“公司+基地+農戶”,通過盤活農村土地流轉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一方面推動了企業的規模發展,另一方讓當地的農民從勞動型收入外,還增加了資產型的收入。
隨著有機、綠色、生態、無公害、科技化、規?;?、集約化等現場先進農業發展理念的注入,我市傳統農業正式翻開了新版本。
如今,涉及茶葉、食用菌、蔬果、家禽、漁業、花卉、經濟林等10多個領域的農業專業合作社達400多家。而恒潤農業開發公司、福建綠鑫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福建綠盛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大型現代農業發展公司也紛紛入駐。
農業的現代化之一,也是技術的科學化,現代技術引入農田,讓現代農業的發展“如虎添翼”。近年來,我市在水稻、蠶豆、大棚蔬果、四季柚、檳榔芋等農業領域內,大力推行科學測土配方、水肥一體化、大棚種植等現代農業技術。
“我們現在噴灑的農藥以及施用的肥料都是環保的、有機的,較好地控制病蟲害,蔬果品質也好。”蕉宕村蔬菜基地一名工作人員說道。
如今,蕉宕村蔬菜基地,通過科學測土配方、大棚種植以及綠色施肥等現代農業種植方式,大大提高了蔬果的品質和產量,產品遠銷上海、武漢、溫州等地,蔬菜基地用地擴展到600多畝,成為我市規模最大的大棚蔬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