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沙慶慶 實習生 姚永滔
一年一度的3·15又到了,維權話題再次成為熱點。
互聯網在覆蓋了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之后,將數不盡的便利帶給了每一個人。隨著電子支付手段以及物流配送業的全面發展,互聯網也成為了商品零售市場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渠道。網購———早已不再是新鮮話題,輕點鼠標,就能送貨上門,它的便捷與廉價已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所欣賞、所接受。然而,美中不足的卻是由于網購作為非現場購物方式,陷阱日益增多,各類欺詐手段不斷翻新,導致網購維權個案越來越多,網購維權舉步維艱。
網購無票據認定無門
市民徐小姐在某網購平臺的一家電子專賣店里看中一款手機,標價1280元。一番討價還價后,徐小姐以500元的價格買下了它。雖無實體店鋪,但賣家保證可以由他來保修。2天后,徐小姐收到了手機??尚率謾C才剛開始使用,就出現了屏幕忽然不顯示任何畫面、部分按鍵突然失靈等問題。
徐小姐與賣家聯系,對方爽快地讓她把手機寄回去,但20元運費須自理。“剛發貨就出問題,根本沒有出保修期,賣家難道不用負責到底么?”徐小姐對記者說,“為了這20元費用,我和賣家聯系了幾次,都沒達成一致?,F在對方都不理睬我了。”看著500元買回來的手機成了廢物,她有點哭笑不得:“本來以為在網上購物撿了便宜,沒想到是這樣的結果。”
徐小姐稱她也就此事聯系了消委會,但并未獲得太大的幫助。由于她在網購手機時并未要求賣家開具任何發票,加之這款手機屬于“山寨”品牌,消委會有關工作人員對其也是愛莫能助。只是建議她再次通過提供網購平臺的網站與賣家聯系,要求賣家履行退換貨或者維修的責任?!?span style="display:none">4Va福鼎新聞網|今日福鼎|福鼎新聞信息權威發布平臺
網購遭騷擾求告無門
如果說網購遇到假冒偽劣、貨不對板的情形令人郁悶,那么倘若遭遇到的是維權遭至騷擾就更叫人氣憤了。
家住市府路的楊小姐1月初曾在網上買過一雙鞋,她發現售價近百元的鞋子質量很差,還褪色,于是給了賣家差評。“評價生效后,賣家不斷打電話來,要求把差評改成好評。要求退款,賣家不但以‘做生意不容易’為由拒絕,并且還頻頻打騷擾電話。”由于忍受不了賣家的這種“軟暴力”,楊小姐最終象征性地接受了對方10元退款,修改了評價。
“買的時候一切好說,但是真遇見問題了,賣家有一百個理由在等著回應,最后的結果往往都一樣,買家喪失了耐性,不再愿意為一百來塊錢耗費精力。這種事情經常網購的人常遇到,如果給賣家中差評,就一定會接到他們的電話,而且他們一直打到你受不了妥協為止。聽說現在還有職業防差評的人,如果不給好評,這些人就會從騷擾升級為暴力,很少有人網絡維權能夠堅持到底不妥協。”楊小姐說。
據了解,目前,網上絕大多數賣家都是普通網民,既沒有工商注冊登記,也沒有專業資質,網上商店的虛擬性,導致工商部門根本無法出面上門解決問題?;诂F實情況,眼下職能部門能為網購者提供的保障有限,更多的時候需要網購網站的規則限定和消費者自身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工商部門提醒,網上購買商品或者服務,應選擇口碑好、主體明確的正規網站購買,購買前注意查看商品細節、規格,明確商品功能、作用,對于不明確的事項,最好和商戶溝通,詳細了解。尤其不要在購物的時候貪圖小便宜,價格和折扣奇低的商品不要購買。
那么,如果網購遇到問題該如何維權呢?首先,消費者在網購時首先要選擇正規的購物網站,以防落入釣魚網站陷阱。此外,購物時最好保留與賣家的聊天記錄,訂單生成頁面截圖等相關證據,并且最好索要相關購物發票,盡量使用第三方支付或是貨到付款,不要相信任何理由的線下轉賬匯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