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鄧宗銘 周顏和)店下鎮亥窯村充分利用土地流轉平臺,將全村大部分的耕地盤活出租給農業種植大戶和專業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種植模式,實現種植公司常年不缺工,村里的農戶又能就近打工增加收入,取得較好的雙贏效益。土地流轉同樣促使該村初步形成了春季萵筍芥菜、夏季西瓜、秋季大棚西紅柿、冬季杏鮑菇等季節鮮明的農業生產格局。
元宵節前夕,記者來到了店下鎮亥窯村采訪時,看到該村600畝的萵筍基地負責人搶抓晴好天氣,正在組織工人采收新鮮的萵筍運往市場銷售,幾十號工人們忙著收割、去葉、捆扎、挑運和裝車,一片忙碌的豐收景象。村民蘭昌右從正月初八開始,亥窯村農民蘭昌右就很忙碌,每天一大早就到自家的 畝田地里,幫忙萵筍種植公司挑運萵筍。亥窯村農戶蘭昌右家總共有3畝地租給了公司,每畝每年租金500元,同時在公司里打工一天的工錢是120元。和蘭昌右一樣,村里的幾十戶村民近來也是不得閑,早出晚歸忙著在萵筍基地打工賺錢。他們中多的農戶一戶就有十幾畝的土地出租給種植公司,少的也有一兩畝,同時又利用農閑季節在家門口打工增收,成為一名“雙棲式”民。蘭昌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3畝土地的租金收入差不多可以解決一家3口人的全年口糧問題,自己如果外面有好的項目就外出打工,也可以在村里基地打工,這樣的選擇余地更大一些,不像之前給幾畝土地綁著,他說土地流轉給他家帶來了切切實實的好處。據了解,萵筍又稱青筍,屬一年生或兩年生草本,植物,我國各地普遍栽培,具有易種、省肥、省工、好管理的特點,萵筍的莖干和葉子都可以食用,并且鮮食、腌制兩相宜。萵苣分莖用和葉用兩種,前者各地都有栽培,后者南方栽培較多,是春季及秋、冬季重要的蔬菜之一。
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亥窯村的600畝的萵筍目前陸續進入采收季節,畝產達到12000斤,畝產值8000元左右,萵筍基地給全村100多戶的農戶帶來了租金和務工的雙重收入近200萬元的收入。